重塑清朝前期中西交往史 | 胡祥雨評《康熙的紅票》

從鏟除鰲拜到中俄談判,都可以見到傳教士的身影。但因為這些傳教士的身份有的是包衣奴才,被康熙帝視作家事,而未被記錄在清朝官政書中??滴醯蹆纱闻沙鍪拐咭约坝美∥膶懡o教皇的公開信(紅票)本身,因此均在清代官方文獻中找不到記錄,世人也一直不知道紅票背后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歷史學家孫立天和他的新著《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商務印書館,2024)。

歷史學家孫立天和他的新著《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商務印書館,2024)。

明末清初跨越16至18世紀的西學東漸為何在清雍正時期戛然而止?占據主流的解釋是,中西文化之間存在沖突。按照這一解釋,因為文化沖突,清朝禁止基督教也成了歷史的必然。然而,《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商務印書館,2024)的作者孫立天先生認為,這種解釋充滿了歷史學家的后見之明,有些論述甚至有選擇性運用史料的嫌疑。在此背景下,孫氏打破陳規,從歷史深處的細節入手,仔細鉆研中西文史料,聚焦清前期順治、康熙、雍正三朝西方傳教士與滿洲權貴圈的交往,厘清了諸多歷史的細節——這些細節顛覆了過去基于文化沖突的宏大敘事,展示出歷史的偶然性,為我們了解清前期天主教傳教士與清廷交往的真相提供了別樣的視角。

“紅票”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用滿、漢、拉丁三種文字寫就的公開信。信的大意是,康熙帝兩次(1706、1708年)派使者前往歐洲聯系教皇,卻始終未有回音。為此,皇帝不得不公開發出紅票,交給前往歐洲的西洋人,向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