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黑:我的創造力來自我的困惑
編者按:
“虛構是可以賦形的,你想不明白的東西,經過虛構的方式去創造之后,它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你能看到的形狀,這個形狀不一定能給你答案,但是你確實看到了另外一個形狀?!?/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2020年4月,上海,靜安區主干道北京西路附近,有一處鬧中取靜的小區“北京新村”。(視覺中國 圖)
王占黑的目光還是被老社區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所吸引。
上大學之前,她的生活經驗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城市中的老社區。城市里被命名為“某某新村”的老工房群落,往往看上去卻并不怎么“新”,可它們也曾是城市工人群體的新房。那時候,工人們搬進一座又一座六層樓高的“新村”,從弄堂里逼仄的螺旋式空間變為敞亮的兩室一廳,“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居住更新體驗。 ”王占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然而很快地,新世紀以來的二十多年里,更新的樓盤拔地而起,年輕人們又搬出“新村”的單元樓,去往更高的公寓,更大的戶型,“于是小區成了老小區,工人新村成了舊新村,留下來的,多是老人、窮人,以及外來務工的新居民?!?/p>
新書《正常接觸》出版之前,王占黑出版過三部中短篇小說集,里面的故事大多來自這些曾經的“新村”。在一切按部就班的正常生活里,王占黑描摹著老社區里各種老舊的生活細節,她寫小區的保安、棋牌室???、彩票店玩家、賣菜的、做早點的、開雜貨店的、五金鋪的,寫馬路口給人補衣修傘的老夫妻打賭房子會不會拆遷……然而,當疫情突然來臨,這些城市肌理中最基層的細胞該如何生活,他們對未來有何期待?甚至于動物,那些生活在逼仄空間里、但和主人有著親密關系的寵物,它們的命運又該如何?王占黑的目光沒有離開過他們,只是這一次,一種特殊的外力讓他們原有的生活比那些住在“樓盤”里的人更加易碎。
《正常接觸》由六個短篇故事構成。街道里的人們,好像被什么東西困住似的,想找到老朋友,老朋友失聯了,想去看東京奧運會,奧運會延期了,想出門,門卻被一把無形的鎖鎖住……《獻給芥末號》這一篇里,主人公嘉寶想起她小時候經常去的動物園里那只狒狒海蒂娜,曾經,去看海蒂娜是她最開心的事,但經歷了一些事情后,嘉寶對海蒂娜的態度完全變了,她說:“海蒂娜真的太辛苦了。她有天臺嗎?想尖叫嗎?她會突然反應過來,自己將在這個有秋千和假山的地方住一輩子嗎?”
2025年1月,《正常接觸》被評為南方周末2024年度十大好書,評語里特地提到了“公共記憶”。對于王占黑來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