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家公司暴露社會風險,新舊議題交織加大應對難度
(本文首發于2025年2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ESG中的社會議題關注企業在員工權益、消費者責任、供應商管理、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表現。相較環境議題的單一性和治理議題的內部性,社會議題涉及的對象更加多元,突出體現了企業作為社會的器官,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和能夠創造的社會價值。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技術變革加速的雙重背景下,企業在社會維度面臨的風險挑戰也愈發復雜。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非自然相關的社會風險如就業機會、權益保護、互聯網與AI的負面影響等,占據全球風險的較大比重。反映在ESG領域中,則呈現出社會維度風險事件多發、風險影響程度大、風險議題不斷翻新變種等特點。
事件多發,社會議題風險需要被“看見”
2024年南方周末善擇平臺共監測到1303家上市公司累計發生了8194起社會風險事件,風險指數總計8250.1。社會風險事件占到全年ESG風險事件總數(16718起)的49.0%,高于治理議題和環境議題的占比。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ESG公共討論中,社會議題的聲量遠低于環境議題。
從議題分布看,社會風險事件集中在安全責任、消費者責任、員工責任和供應鏈責任四個領域,其中安全責任領域的風險事件占比最多。從行業分布看,風險事件數量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是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從風險等級看,平均風險等級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其中采礦業的風險均值高達24.18,風險等級處于最高級別。
受行業業務性質、工作環境、供應鏈復雜性等因素的影響,社會維度的風險在不同行業中存在差異。
采礦業的作業環境較為復雜,發生安全事故后造成的影響較為嚴重,因此生產安全類風險事件是行業社會風險高發的重點領域。監測顯示,2024年采礦業發生779起社會風險事件,其中644起是生產安全風險。
批發和零售業在業務上下游涉及的利益相關方更為復雜,上游可能涉及跨境跨區域的合規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下游終端主要服務消費者,因此與消費者權益相關的產品質量、營銷宣傳、售后服務等是行業風險集中領域。監測顯示,2024年批發和零售行業119家公司暴露社會風險事件,其中有60家公司發生消費者權益相關風險事件。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受經濟下行影響明顯,2024年兩個行業發生的“拖欠工資等薪資糾紛”事件較多。監測顯示,在121起拖欠工資等薪資糾紛事件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合計有97起。
影響重大,傳統風險檢驗負責任運營“成色”
作為傳統社會議題之一,安全責任貫穿企業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不僅影響企業正常運營,損害企業品牌形象與市場信任,還可能因給相關方造成傷害而承擔法律責任。
在2024年上市公司發生的社會風險事件中,安全責任類風險事件占比超過七成,事件數量高達6228起,涵蓋了生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醫藥安全、食品安全、工程安全等。
安全風險事件不僅數量多,造成的影響也很重大。如平煤股份分公司發生瓦斯事故致13人遇難,韻達股份子公司發生交通事故致6人死亡,陜西煤業旗下文家坡礦因重大隱患被責令停產整頓并處罰219.15萬元罰款。
安全風險排名前十的公司大多數是市場規模龐大、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高發的安全風險事件暴露出這些企業日常運營中可能存在的短板。有效管理和降低安全責任風險是確??沙掷m發展的基礎。這通常涉及制定嚴格的安全政策和程序、進行定期的安全審計和風險評估以及實施持續改進措施。
除此之外,消費者責任類風險事件有1814件,涉及417家公司,其中曝光產品質量問題的事件有582起,曝光虛假宣傳的事件有448起。拼多多、京東、蘇寧易購三家公司位居消費者責任事件前三位。
多重疊加,新型風險揭示相關方互動新訴求
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技術變革加速,也潛移默化影響著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外部社會之間原有的互動模式。比如職場新生代更加注重關系的平等和對自身權益的維護,這要求企業對原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行調整;社交媒體對企業高管的不當言論或企業危機有快速傳播放大的效應,這對企業的危機處理和風險管理策略提出新要求。
2024年,在南方周末善擇平臺監測的社會風險事件中,除了生產安全、產品質量等傳統風險點外,算法誘導消費、供應鏈風險、面向未成年人不當營銷等以往被忽視的風險點值得重視。監測顯示,2024年曝光了14起供應鏈風險事件,事件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消費者責任領域曝光56起算法誘導消費事件,如通過操作頁面設置、話術引導等誘導消費,事件主要分布在互聯網和金融行業。
監測顯示,2024年共曝光138起員工責任風險事件。除拖欠工資等風險事件外,員工責任領域出現的新風險點值得注意。昂立教育一位員工因拒絕為部門領導買早餐而被解雇,該員工將事件過程發送到社交媒體后引發廣泛關注。隨后昂立教育發布通告稱,解雇該部門領導,因其違背公司價值觀,嚴重影響公司品牌聲譽。好利來發文禁止員工上下班駕乘摩托車,否則將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這一做法引發網絡圍觀,并被專家解讀為違法。
經濟環境和職場環境的發展變化對企業與相關方的互動關系提出新要求。面向未來,如何在經營中回應相關方對于權益保護、機會均等、公正轉型、信息透明等議題的關注,并避免產生相應的風險,無疑是企業開展ESG風險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