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辦博物館的天地之間 | 記者過年
“若干年以后我死了,在天空俯視著大地時,我做的博物館和文化事業還在摩梭子孫后代中傳承,這時我會熱血沸騰?!?/blockquote>責任編輯:陳雅峰
在母屋,多吉為參觀的小學生講解摩梭文化(圖:受訪者提供)
春節期間,摩梭民俗博物館照常開放。它地處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瀘沽湖邊的大落水村,緊緊抓住了瀘沽湖景區的旅游小高峰。這家民辦博物館人手不算多,工作人員身兼多職,忙碌時講解員一天要講5場。
摩梭人是我國唯一仍保留走婚習俗、母系家庭的民族。受媒體影響,來博物館參觀的游客最感興趣的是“走婚”:男不娶,女不嫁,男方夜晚去女方家與之相會,天亮前離開;孩子基本由女方的大家庭養大。
常見的誤解是:摩梭人實行性開放,同時與多位異性保持關系。為了澄清,博物館設置了一個場館介紹摩梭人的家庭和婚姻。走婚只是伴侶間不綁定財產關系,形式也是“一對一”,分開時需要正式告知彼此及其家庭。若男性同時與多名女性發生關系,會被社區伙伴罵為“長毛的、吃草的(畜牲)”。
大年初四那天,館長多吉在院子中間的屋檐下曬太陽。他的頭發微卷,身形健壯,黝黑的皮膚被烤得暖洋洋的。多吉很樂意用緩慢的語速跟參觀的游客聊聊摩梭文化。
談起生死觀,多吉從灰色毛衣里掏出一條項鏈。吊墜是一個縱向的象形符號,向下的括弧代表天空,波浪線象征通道,他們連接著人形。
多吉館長(圖:受訪者提供)
“這就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