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說香料:“講一個聞得見的故事”
“植物有很多智慧,香氣只是其中一個?!?br />
“文化之間是沒有比賽的,也沒有勝負?!?/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拍攝《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前,陳曉卿總會將桂皮和肉桂兩味香料混為一談,后來他才知道,兩者是生長在不同地區的樟樹科的親戚,前者味道主辛,更多應用于烹飪;后者味道主甜,多用于烘焙。
在陳曉卿看來,香料不應該被簡單定義為配料,很多時候它們是“幕后英雄”,是它們讓吃飯這件事情變得有趣。
“食物可以變換無數種視角,總有新的發現。就像看風景一樣,比方說黃山,我們在山腳下看的是一種風景,在山頂上看的是另外一種風景,”陳曉卿說,“香料題材實際只是改變了一個敘述的切口,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食物本身。我們想講一個聞得見的故事?!?/p>
從《舌尖上的中國》,再到如今的《風味人間》系列,陳曉卿一直深耕美食紀錄片這一領域,但直到現在,他做節目依然會感到壓力。美食紀錄片已是一片紅海,如何在每次拍攝時都能有所創新成為他必須考慮的事情。他也觀察到目前傳播業態的變化,短視頻崛起,長視頻占有率不斷減少,這些都增加了團隊的創新壓力。
《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中晾曬辣椒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一些變通正在發生。部分時髦用語出現在紀錄片中,例如“六邊形戰士”“準確拿捏”等,“以前這個不允許出現,非標準漢語盡量地少用,現在就在里面?!标悤郧湔f。
有些原則是確定不變的。就像紀錄片《遷徙的鳥》里說的那樣,“鳥的遷徙,是信守一種承諾”,他們也信守“只做長期主義的事情”。
陳曉卿。受訪者供圖
吃辣地圖與GDP的關系
南方周末:香料的概念有一個框嗎?
陳曉卿:當然有,最明顯的一個概念就是它不以提供營養為主。比如花椒、大料,國外的肉桂、肉豆蔻這些,更多的意義在于出來一種別的味道。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營養),像羅勒,得吃多少才能提供營養,但是一小片它就能給整個披薩帶來特別馥郁的風味。
香料在英語里面主要指干料和香草。一般我們會說那些曬干的東西是料,香草就是像羅勒、百里香、迷迭香、牛至這些。
南方周末:香料曾產生很深的歷史影響,比如胡椒,它真的有那么“硬通貨”嗎?
陳曉卿: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或者麥哲倫繞過好望角之前,胡椒就已經有流通。有一些(香料)到很后面,像丁香、豆蔻,這些都是真正發現新大陸(后才流通的),過去那些東西非常昂貴,甚至我們今天都沒有辦法想象。
去英國,去那些老的建筑里面,你會發現電梯都是有把手的,包括門的把手,(外形都)像菠蘿一樣,這就說明菠蘿在之前有非常高的地位,有菠蘿的地方肯定是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