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亞太地區旅行安全指南:旅行全面復蘇,哪國最安全?
編者按:
然而,國際游客數量快速反彈所帶來的人群集聚性風險壓力,已在亞太地區逐步凸顯,部分地區不穩定的自然環境、復雜的社會政治局勢、落后的基礎設施條件等因素,也助長了旅游風險的滋生。
近年來,亞太地區相繼發生多起旅行負面事件,包括2022年10月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2023年12月印度尼西亞火山噴發事件、2024年3月印度女游客遭強奸事件、2025年1月泰緬邊境中國演員遭拐騙事件,以及近期中國臺灣女星徐熙媛赴日期間患流感并發肺炎病逝事件等,不僅折射出該地區潛在的旅行安全風險因子,也加重了中國游客對亞太地區旅行的安全顧慮。
旅行安全是旅游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游客出行的基礎保障。然而,國內外研究目前少有專門針對亞太地區旅行安全的榜單。因此,南方防務智庫此項研究報告將為中國游客國際出行的安全保障提供參考,設計符合亞太地區旅游業背景的評估指標體系,并收集相關權威數據,對亞太國家旅行安全作出排序和分析,以填補當前的研究空白。
責任編輯:姚憶江
亞太地區旅行安全指標體系的設計,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共包含“自然環境水平、社會安全水平、公共衛生水平、業務安全水平和風險管理水平”共5個一級指標和“氣候變化風險、謀殺率、醫療衛生水平”等16個二級指標,數據來源主要包括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學人集團、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以及南方防務智庫專家團隊的評估結果。
數據測量范圍主要是2021年至2024年,測量國家的選擇綜合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旅游組織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對亞太國家的統計范圍,共包括以下20個國家:
賦權和賦值方面,指標權重的分配根據層次分析法、熵值法和專家團隊討論調整進行綜合擬定,兼顧主客觀標準;指標數值的匹配基于權威數據的收集,再通過歸一化計算或分段賦值法,將其全部轉化為1至5數值,其中1代表安全水平最低,5代表安全水平最高。各國的旅行安全總分由所有指標數值加權求和得出。
安全極化與多元風險并存
此項南方防務智庫研究報告結果呈現“兩端極化性”“風險多元性”“指標反差性”三大特征。
“兩端極化性”表現于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分別是唯一一個低風險和高風險國家,總分顯著區別于其他亞太國家,顯示出亞太地區旅行安全局勢的兩極分化趨勢,地區安全呈現高度不均衡性。
“風險多元性”表現于自然、社會、衛生和事故風險均普遍存在于亞太多國,尤其是南亞地區在所有指標得分中均排名地區末位,且低于亞太平均值,呈現出南亞地區安全水平的全面滯后和系統性挑戰。
“指標反差性”則表現于總分較高的國家在個別二級指標上表現弱勢,如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水平”、日本的“社會友好度”和澳大利亞的“恐怖主義水平”等。
反之,總分較低的國家也存在強勢指標,如尼泊爾的“社會友好度”排名亞太榜首,以及斯里蘭卡的“氣候變化風險”排名和多國并列亞太第二位等。
從總分排名來看,新加坡是亞太地區旅行最安全的國家,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亞、文萊和新西蘭,而巴基斯坦是最危險的國家,其次是孟加拉國、印度、菲律賓和斯里蘭卡。
新加坡在1至5分值區間得分4.76分,遠高于第二名日本(4.26分),是本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