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能否畢其功于一役?
在19世紀西方樂觀思潮和20世紀我們自己“革命英雄主義”傳統的影響下,學者多想畢其功于一役,全面徹底地一舉解決某個問題
責任編輯:蔡軍劍
在19世紀西方樂觀思潮和20世紀我們自己“革命英雄主義”傳統的影響下,學者多想畢其功于一役,全面徹底地一舉解決某個問題
這兩年研究生擴招,很多老師都感覺其專業領域的“問題”已差不多都被處理過了,沒什么題目可以讓學生再做。所以今日的學位論文,要么是填補各種未必 需要填補的“空白”,要么是對某個已研究得較充分的問題進行“首次全面系統”的論述。其實,這些“空白”為什么會存在,為什么應當填補,至少是需要說明 的。另一方面,整合既存研究的工作最好有全局的通識,一般都是所謂資深學者為之;由初學者來從事整合性的工作,恐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題目是否已經差不多做完,與所謂“問題意識”相關?,F在很多人愛說我們學界的一個重大缺陷是缺乏“問題意識”,我倒覺得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