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徐克、成龍,聽吳思遠講香港武俠片往事
責任編輯:孟雨蒙
"這種氣場不得了!"時隔半個世紀,吳思遠仍用標志性的驚嘆詞“不得了”形容《唐山大兄》午夜場——李小龍現身的剎那,觀眾像潮水涌向他?!八B環三腳的招式、怪叫的配音,香港人哪里見過?"
1970年,26歲的吳思遠也曾蜷縮在華達片場的榕樹下哭得"不得了":他執導的首部電影《瘋狂殺手》被資方粗暴刪改,"我哀求老板別剪,他說'我是老板,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這場屈辱讓他頓悟商業法則:“做導演必須要賣座才有話語權?!眱赡旰?,他押注直覺,用真功夫演員與民族敘事拍出《蕩寇灘》,以176萬港幣的票房炸開新路,自此開啟武俠片“打仔時代”。
這個賭上職業生涯的轉身,撬動了香港影史的齒輪。他像獵鷹般精準捕獲天才:從電視上偶然瞥見《金刀情俠》片段,托人約見徐克,"大胡子、臟兮兮"的年輕人被他一眼相中;在臺北夜宴猜拳的醉態中,他捕捉到《醉拳》的靈感,堅持赴臺說服羅維放人,最終將成龍推向國際,"他身手好、有喜感,非他莫屬。"《蝶變》票房慘敗,他在午夜場散場后被黃霑攔下:"這電影好亮眼!"這份知遇成就了日后“滄海一聲笑”的絕唱。在敦煌風沙里,他緊急起用與林青霞"八分像"的替身完成經典之作《新龍門客?!?,張曼玉的金鑲玉讓所有說'她拍不了古裝'的人閉嘴。面對黑幫持槍逼拍電影的亂象,吳思遠發起全港影人反黑游行。
從邵氏片場的學徒到開創類型片的先驅,他始終信奉觀眾的口味是鐵律。80歲的吳思遠如今榮譽等身,卻在古稀之年凝視AI沖擊的浪潮:"當年我們用寬銀幕對抗電視,現在要思考怎么把小屏幕的人拉回來。" 回望那個用拳頭砸開銀幕的滾燙年代,他仍記得榕樹下的眼淚。
以下是吳思遠的自述:
01 “作為導演你必須要賣座?!?/h4>
武俠片從香港粵語片開始就有,古裝為主,拍得比較粗糙。袁和平的爸爸袁小田跟我們講:“當時也沒有武術指導,演員只能自己套幾招?!焙髞砦覀兛慈毡疚涫康绖πg電影打得特別真,就開始學怎么拍。那時我剛剛入行。邵逸夫先生還派了導演、攝影師、武術指導到日本取經。日本電影是利用了鏡頭錯位,一方用武器或者拳腳攻擊,對方要做反應,配合起來就特別像真的。中國有自己的一套武術,只要我們領略了鏡頭的竅門,就會越拍越好。
后來邵氏的古裝刀劍武俠片非常成功。片有兩個張徹導演專用的武術指導,各有特長:唐佳專門設計群打,所謂一個打十個;劉家良是一對一特別精彩。
導演楚原拍了很多古龍小說。當年在片場楚原連劇本都不需要,屁股后面插著一本小說就能拍——因為他太熟悉那些故事了。
我出道第一部電影也是古裝武俠片,叫《瘋狂殺手》。當時我已經感覺到刀劍武俠片走下坡了。我知道很難拍。但有機會讓我第一次做導演,當然要抓住。
劇本是公司給我的,橋段都很舊。我設計了很多自己很得意的橋段、人物加進去。但是老板看了很不高興,把我加出來的東西全部剪掉。當時在華達片場,我跟老板可以說是哀求了,我說:“我下了很多工夫,大家很辛苦拍了這些片段,你不要把它剪掉?!苯Y果老板講了一句話:“我是片子的老板,我要怎么剪就怎么剪?!蔽矣X得很委屈,坐在一棵大榕樹下哭了。我做導演只哭過這一次。當時我就明白一個道理:作為導演你必須要賣座。票房回收才能讓你有第二次機會去拍其他電影。
那次的教訓非常深刻,我從第二部《蕩寇灘》開始,一直到最后所有的電影,我都希望在票房上能成功。以后我就再沒有哭過。
《蕩寇灘》非常賣座。武俠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