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平 | 張之洞荔枝被扣記
查該時期《袁昶日記》《袁昶年譜長編》及張之洞電報檔,未發現《清稗類鈔》所述事件的痕跡。正準備說“先生欺余哉”,忽然心念一轉,檢索《申報》,有了新發現。
責任編輯:劉小磊
光緒甲辰五月,兩江總督魏光燾宴請到訪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后合影。
張之洞運鮮荔枝被蕪湖海關沒收,真有其事。
張之洞督粵五年零五個月,喜啖嶺南佳果,推荔枝、楊桃為“雙絕”。光緒十一年五月,在籍侍讀學士李文田饋贈增城“掛綠”,來書云:“荔枝以掛綠為上品,增城西庵僅存一樹,不易得也。弟作領(編者注:古“嶺”字)南人五十二年,只三度見此,自云多幸。今歲復得,此其公之福氣耶,敬以奉餉。東坡在惠州必無此耳,得此可以傲之矣。肉爽脆不濕紙,絕異他樹,官斯土者或未易得一啖也?!?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imKai,Kaiti,STKaiti;">(李志茗《幕僚與世變》第374-375頁)李文田說蘇東坡在惠州吃的荔枝,肯定比不過增城“掛綠”,措辭巧妙,恭維得體,讓人心花怒放。
張之洞移任湖北后作《憶嶺南草木詩》十四首,第九首為《泮塘荔支》,“但覺天酒香,竟忘雪乳腴”“豈無糖霜甜,不中做酪奴”。草木詩旨在借物說理,仍流露對荔枝的真心喜愛。某年,張之洞在武昌想吃荔枝,叫人在南中采購后用輪船運入長江,不料被蕪湖海關沒收。徐珂《清稗類鈔》“張文襄嗜荔枝”條稱:
張文襄嗜鮮荔枝,督鄂時,曾令廣東增城宰收買荔枝萬顆,浸以高粱,裝入瓷壇,寄湖北。至蕪湖,為稅關截下,悉數充公。時榷吏為袁忠節公昶,忽得文襄急電,譯之,約百余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