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收儲加速落地,存量閑置土地如何盤活?
目前納入專項債收儲范圍的大多是央國企名下土地,或為國企、城投解困。
收儲后的土地除了修改規劃后再出讓進行商品房開發,還可能改變功能,用作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或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責任編輯:馮葉
武漢長江中心項目,開創了全國盤活存量的先河。視覺中國/圖
近日,廣東多地發布2025年第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儲土地價格公示,包括廣州南沙區、珠海、中山、茂名、惠州等。其中以珠海市規模最大,共計收儲14宗土地,總價超過66億元。
這意味著2024年11月7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關于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通知》(下稱《通知》)加速落地。
自然資源部稱,這是減少市場存量土地規模、改善土地供求關系、增強地方政府和企業資金流動性、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關鍵舉措。
華創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全國土地庫存約36.6億平方米,顯著高于現房庫存(3.8億平方米),去化周期達54個月,甚至超過2014年42個月的峰值。
2024年5月17日,自然資源部表態,將出臺處置閑置土地、盤活存量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通過收回、收購等方式處理已出讓的閑置住宅用地。隨后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收儲存量閑置土地的政策落地。
中指研究院認為,盤活閑置存量土地將是2025年促進投資開工“止跌回穩”的關鍵。尤其是專項債的使用,將加速土地盤活,推動企業開發鏈條重啟,促進企業重新進入土拍市場。
改規劃、發“地票”
在運用專項債收儲之前,各地已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