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談中企出海:在當地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安靜地存在

忽視這些管理者的內心活動,可能是企業海外擴張最容易犯下的戰略錯誤。

中國人在海外做生意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不愿意找咨詢機構、會計師和律師。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在出海方面國家級的能力,它是不是能匹配企業出海的潮流。

責任編輯:顧策

中國企業出海,進入百舸爭流的狀態。

從全球大多超市的商品都跟中國有關,變成全球大多新工廠都跟中國有關。中國工廠不斷出現在全球版圖上,每個地理空間都留下了中國企業家的身影。中國制造業從未經歷如此大密度的全球出征。

過去三年里,林雪萍調研了一百多家出海企業,與兩百余位海外管理者訪談,留下了三百余萬字的調研筆記,凝結在他的新書《大出海:中國制造全球出征的關口和突破》中。

林雪萍是北京聯訊動力咨詢公司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天津大學兼職教授。他在工業信息領域從業三十年,寫過多本關于制造業的書籍。他形容此次調研是“一個五彩繽紛而且與現實感知有著眾多差異性的海底世界,像水族館一樣在我眼前展開”。

2025年1月22日,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在兩個小時中復盤了他看到的中國企業出海地圖。

善待“孤勇者”

南方周末:為什么決定下大力氣調研中國出海企業?

林雪萍:2022年年底開始,我去工廠調研的時候,就發現很多人提到要去海外建工廠,當時已經覺得極不尋常。2023年,一些大公司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了。我意識到整個企業界已經如火如荼,就希望仔細地把這么多的故事線索結構化出來。

2024年我重點去了五個國家(德國、匈牙利、泰國、越南、墨西哥),去那里的中資企業工廠考察,平均每天都有兩三場交談。,

南方周末:從宏觀層面,你會如何概括目前中國企業出海的特點?

林雪萍:這次中國企業出海有兩個趨勢,一是大規模、群體性的,二是倉促性的,外因推動的。倉促,指我們還沒準備好,就像高二的學生突然去高考,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具有共性的。它需要一種國家能力的建設,從頂層設計開始。

南方周末: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林雪萍:是對海外管理者的重視。在中國企業的全球出征畫卷中,這個最重要的群體被顯著地忽視了。

出去以后你會發現,呼聲最高的就是,這么多人出去了,他們的家庭怎么辦?子女受教育怎么辦?比如,上海有日本人的社區、國際學校,美國的、德國的也有。中國企業出去,這些事情怎么對接?企業做不好這件事,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驅動主體不是當地國,是母國。

比如日本,第一它有大量日語學校會支持日本企業落到每個國家去,第二他們在外派員工的時候,一定會考慮他的家庭,大家是以家庭為單位出海征戰的。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沒人回答。

寫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接觸到了代表中國大出海的這樣一批勇士,可以稱為大水手。

他們在海外征戰,可以說為他個人,也可以說為他的企業,但其實他代表的是我們國家。這是一個時代群體,我們需要讓他們在拼搏的時候免除后顧之憂,而在當地設立中文學校則是最直接有效的幫助。

南方周末:如果說這批海外的中國管理者有一個畫像,它是怎樣的?

林雪萍:我覺得是“孤勇者”,勇往直前,又非常孤獨。

他們白天要集中精力處理很多事,遠超他在國內所要應對的。因為國內的財務、法律、人力,都有中臺能解決,但海外要一肩挑,他要跟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交流,去救火,去判斷風險。

下班了,在越南,工人騎著摩托車回去了,在墨西哥,工人坐著大巴回到四五十公里外的住處了,外派管理者住宿的窗外往往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沙沙作響的樹葉和鳴叫不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