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通乳?大補?關于穿山甲的八個誤解
現代研究發現,穿山甲鱗片的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僅為普通角質,與人類的毛發、指甲成分相似。
穿山甲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它們的堅硬鱗片能有效抵御猛獸的攻擊,即便是豹、狼、獅子等大型肉食動物,通常也很難將其咬開。
責任編輯:汪韜
2020年7月12日,杭州市淳安縣汾口鎮,野生中華穿山甲放歸山林。謝航凱/視覺中國
在堅硬的鎧甲之下,穿山甲有著敏感、害羞、溫和的性格,雖然它們號稱“森林衛士”,對生態系統有著極高的價值,卻因為人類的欲望,成為全球遭遇偷獵最嚴重的動物之一。
穿山甲的所有種類均被列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禁止國際商業性貿易。其中,中華穿山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度瀕?!保–R)物種。從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初,中華穿山甲的種群數量減少了約九成。2020年,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類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于2012年發起“世界穿山甲日”,定為每年二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六,2025年的世界穿山甲日為2月15日。
保護級別雖已升級,關于穿山甲的誤解卻仍很普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