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代管壓歲錢遭孩子報警:孩子的壓歲錢該怎么管?
壓歲錢牽連著傳統,也牽連著現實問題。壓歲錢關乎情感、倫理,也關乎法理和秩序。圍繞壓歲錢管理,兩代人之間的協商精神、協商機制,不可缺失。在孩子還幼小的時候,代管是“必須的”,但將來還給孩子也不能含糊。
責任編輯:辛省志
每年春節前后,壓歲錢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壓歲錢爭端”也時不時進入公眾視線。
近日在蘭州,有個孩子因為不滿壓歲錢被“代管”與父親起了爭執,用父親手機報警稱“有壞人搶錢”。最終,經民警調解與教育后,父子重歸于好。
有網友質疑孩子“報假警”,還有網友感嘆如今的孩子的自主意識不敢小覷,但此事件中,一個核心問題繞不過去:壓歲錢到底是孩子的還是家長的?家長代管到底合適不合適?
有家長認為,孩子的壓歲錢應該歸自己。一家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直言不諱地說:“我覺得孩子的壓歲錢應該給我吧,都是換來的?!背钟羞@種觀點的家長不少。
但從法律上來說,壓歲錢是孩子的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而民事權利就包括財產權。
換言之,未成年人擁有獨立的個人財產權,家長不能剝奪。壓歲錢,是孩子獲得的贈與,是孩子自己的財產。當然了,未成年的孩子,沒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滿8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只有限制民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