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時節|牧牛圖軸
雨水,乃二十四節氣中獨具溫潤氣息的節氣。此時,氣溫逐漸回升,冰雪開始消融,降水也較之前增多,雖雨量不大,卻如絲如縷、淅淅瀝瀝,仿若天公輕灑的潤澤之露,為世間萬物奏響了生長的前奏。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春耕備耕的序幕也由此拉開,正如這幅《牧牛圖軸》所繪,群山染翠,草木生發,牧童于潺潺河流旁放牧,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春的臨近與生機的萌動。
牧牛圖軸
年代:清代
作者:楊晉(1644—1728)
質地:紙本設色
尺寸:91.2厘米×45.8厘米
春天畫牛,應時應景,既迎春,又寓意農事始。清初畫家楊晉畫牛形象生動,技勝一籌,在當時獨占鰲頭。
該畫作于2月,描寫牧童騎牛背,二牛相對,徘徊于湖邊,是農忙后的松弛,或是駕馭中的緊張,使畫面多了一層想象的空間。
楊晉善畫花鳥、蟲草、人物,供奉于內府,曾臨摹宮內名跡,奠定了扎實的繪畫功底,與清初“四王”之一王翚關系甚密,王翚作品中的點景,多由楊晉補之。
? 南方周末
“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
廣東省博物館 聯合出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