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政府“財務機密”仍是難題
“政府的錢不是有層層的管理嗎?為什么層層都失效了?為什么這些事情都是由老百姓偶然撿到張發票或拍了張照片才能公開?這是財政信息不公開的直接后果!”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周年專題
●這些有關“錢”的信息,現實中公開者寥寥。對于那些找上門來的申請人,一些部門最終會披露一點點,但更多的是“這怎么能告訴你,這是機密”。
●深圳市民吳君亮看到了300頁厚的深圳市政府2008年預算案,深圳由此成為首個向普通市民公開預算的城市。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吳君亮對深圳市政府的開明感到興奮。
●在上海財經大學蔣洪教授及其團隊歷時一年完成的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中,國內政府財政信息透明的平均得分是20(以100分制計)。
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排行榜
注:本項目以2006年省本級財政決算數據為調查對象。
數據來源: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財政透明度課題組
去年中央6萬億財政支出到底是怎么花掉的?新增的4萬億中央投資投向何處?地方政府一年的公務員工資福利支出是多少?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的支出又是多少?政府通過出讓土地獲得的收入有多少?
搞清楚政府收錢和花錢的秘密,成為自去年5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社會公眾最有熱情的追問。按照條例規定,縣級以上政府的財政預算、決算報告是必須主動公開的信息。
但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有關“錢”的信息,現實中公開者寥寥。對于那些找上門來的申請人,一些部門經過掙扎,最終會披露一點點,更多的則以慣常的鎮定,對這些“無理要求”做出略帶驚詫的回絕——“這怎么能告訴你,這是機密”。
回望一年,要求政府公開財政收支的要求此起彼伏。這一方面表明納稅人對公共財政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也預示著習慣了不透明作賬的政府要出來接受陽光的考驗。
公民申請高潮迭起
2008年6月,北京市民朱福祥申請國家審計署公開北京市違規使用多少土地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