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身份不明”不被保護 天津“五大道”危急!
天津至今尚未向國家兩部委做出解釋,拆遷卻在繼續。設在里弄深處的拆遷指揮部,幾個房間里討價還價的聲音高亢不絕。五大道腹地的老房子命運如何?沒有答案。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朱慧靈
毛澤東所稱贊過的“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樓”,其中小洋樓即指五大道街區建筑。三波動遷潮之后,已是面目全非。
就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的前幾天,動遷集中開始。
只保護個別“文物建筑”,卻拆除其依存的街區,就像人長得漂亮,腿卻沒了。
深刻的悖論就此產生。在天津,國家的《名城條例》規定的整體保護規劃仍未實施,而依據地方的《風貌條例》,五大道“身份不明”的老建筑不能得到保護。“天津的地方條例,打敗了國家的法規。”
五一假期的一個午后,天津五大道街區,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頭頂烈日,走在悠閑往返的游客中,憂心忡忡的面孔異常醒目。他們是中國最頂尖的文物保護專家。
他們的眼前,已是被稱為“萬國建筑博物館”的五大道街區第三波拆遷風潮了,動遷景象比比皆是。
從小光明里、潤興里,到先農大院,5公頃的街區的幾十棟建筑,拆遷氣息漸趨迫近,紅色的拆遷辦橫幅掛在燕翼里,黃色的和平區巡回法庭牌匾懸在先農大院。
如今友善里一帶已成瓦礫 圖/南方周末記者 朝格圖
橋梁專家茅以升少有的建筑手筆,已被拆除
22條街道構成的五大道,位于天津市中心西南方向和平區內,由成都、重慶、常德、大理、睦南各道及馬場道合圍而成,內中匯聚儀態萬千的歐式建筑230多幢。建成于上世紀20至40年代間的老房子,原是津門英國租借的高級住宅區,素享“萬國建筑博物館”之美譽。
而今東至河北路,西至湖南路,南至重慶道,北至成都道的區域,已寫入拆遷公告,搬遷期限至2009年10月。
毛澤東所稱贊過的“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樓”,其中小洋樓即指五大道。而今小洋樓已是面目全非。湖南路上的一些住戶已經搬走,院落的小鐵門半敞著,留下拆除了的窗口空洞地面對街道。小光明里的三層英式民居燈籠高懸古槐參天,對面的墻上,大四開的拆遷聽證公告赫然在目,無情面對悠閑靜謐的生活景象。
各式建筑風格的門前,白色的拆遷聽證通知書比比皆是。“每天都有拆遷的人上門”,5月9日,一位正在晾衣服的老住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聚在一棟棕紅英式建筑的槐樹陰影下,老專家們痛心疾首,難掩激憤。“簡直是法盲,這些文物不能再動了!”已是87歲高齡的謝辰生身患癌癥,不得不坐在輪椅上往來考察。來自清華大學的陳志華教授跟了句氣話,“只留一棟,還不如全拆光呢”。
一份叫作《關于整體保護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的緊急呼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