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關信息公開的“行為藝術”
快件送到石景山區政府,被退回了,理由是“沒有具體的地址和人名”。送到北京市國資委,結果“查無此部門退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回答是,他們“是新成立的部門,所有的信息都不存在”。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一位律師向北京73個政府部門申請公開“如何花錢”,只得到兩份完整答復,其它多個答復充滿戲劇性——
2009年5月18日整整一天,北京律師楊慧文都在等從北京市政府部門發來的快件。
4月3日,楊慧文作了一次信息公開的“行為藝術”——向北京市73個政府部門申請公開“如何花錢”。65個部門告知他延期答復,其中有5個部門約定5月18日為最后期限。
中關村管委會的快件在下午1點送到了。到晚上7點他離開辦公室,仍有4個部門沒有任何消息。
在楊慧文的統計表中,73個部門只有北京市水務局、中關村管委會作了明確答復?!墩畔⒐_條例》實施一年多了,對這樣的結果,楊慧文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不理想,有些無奈”。
有的答復很有戲劇性
4月3日,楊慧文等3名律師用了兩天的時間,向北京市73個委、辦、局發出了信息公開申請。73個單位囊括了北京市政府下屬的所有政府部門。
楊慧文申請公開的有5項內容:公車使用、公款接待、公款出國財政支出具體情況;2008年財政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