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創新圖譜:杭州“六小龍”與它們的“非標答案”
城市多元路徑的發展哲學。
責任編輯:戴春晨
近期,六家高新技術企業組成的杭州“六小龍”引發全網熱議。從官方媒體到普通大眾,一個問題被反復提及:“六小龍”為什么誕生在杭州?
事實上,在“六小龍”受到關注前,杭州已悄悄完成了從電商之都向科創之都的轉型?!傲↓垺背霈F在杭州,正是數字經濟土壤、市場化資本生態與制度包容性三者共振的結果。
在全球創新版圖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中國城市正通過制度創新與產業變革塑造核心競爭力。不只杭州,深圳、蘇州、合肥、成都等城市在創新能力與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差異化探索,展示出城市多元路徑的發展哲學。
航拍杭州高科技園區 (圖/視覺中國)
杭州為什么行
當下的中國,提到數字經濟,就不得不提到總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而數字經濟的積淀,正是杭州創新基因發展的沃土。
據統計,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達28.8%,為全國最高,形成了以阿里云、??低暈楹诵牡乃懔εc視覺識別技術底座。這種數字基建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宇樹科技的仿生四足機器人依托杭州的智能制造生態,快速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
民營資本與市場機制的托舉是杭州“敢想”“敢投”的勇氣來源。
浙江民營資本以“敢投早、敢投小”著稱,市場化創投基金占比超70%,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資本鏈條。譬如,群核科技早期依托杭州市政府150萬元的扶持資金啟動,后續通過市場化融資逐步壯大,最終沖刺港股上市。這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模式,既能降低創業風險,又避免過度依賴政策補貼,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
包容的制度和高效的政務服務也令人動容。
針對科技型初創企業融資難題,杭州專門成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