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后,我終于克服了“砍價羞恥”
無論商家制定了什么買賣規則,購物的主動權本來就在作為消費者的我手上,砍價只是順嘴多問一句,如果店主有心促成這筆生意,大都愿意打個小折扣或去掉零頭,即便在這處被拒絕,我也可以去別的店鋪比比價,再考慮在哪里購買。
責任編輯:溫翠玲
前些天,我陪最近正在備婚的閨蜜去婚紗街租龍鳳褂。她原本打算在禮服定制工作室租借,那里衣服樣式多、品相好,但是租一套褂就要價三千多元,考慮到預算并不充裕,她決定在價格相對低廉的傳統老店解決。
試穿了幾套不同的龍鳳褂后,閨蜜相中了一套“褂后”,店主開價688元。我向閨蜜使了一個眼神,她立馬心領神會,重新拿起那幾套龍鳳褂在身上比劃,我連忙湊過去跟她小聲嘀咕著等會兒該怎么砍價。
等店主走過來,閨蜜立刻詢問有沒有優惠,我順勢搭了把腔:“老板,給點折扣嘛?!庇薪涷灥纳馊丝蓻]那么容易被打動,店主隨即向我們訴起苦來:“美女,咱這是手工刺繡的褂,嬌貴得很,清潔成本特別高??!”我于是轉換戰術,拍她馬屁:“我知道,就是在網上對比過,都說你家衣服質感好才來的?!薄袄习?,我是真心喜歡這套褂,就在你這兒租,不逛其他店了?!遍|蜜也使出真誠必殺技。
或許是感受到我們的誠懇,店主掏出計算器,琢磨了一陣敲下“650”。我一看機會來了,迅速展開攻勢:“再便宜點嘛!我們有幾個朋友也準備結婚,回頭都推薦到你家來租?!薄澳悄?/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