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共修史,金沖及和他構建的敘事體系
金沖及主編的最為影響深遠的領袖傳記、年譜中,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領導人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
他甚至總結了一套防御性寫法:寫文章時就要預想到別人可能從哪些角度攻擊你。
責任編輯:錢昊平
?
2024年11月14日,金沖及因病逝世,享年94歲。(圖片由邵建斌提供)
對于書寫歷史,金沖及有一種內在的焦灼,覺得如果自己不寫,就是放棄發言權,聽任別人隨便亂說。
面對復雜而敏感的近代史,怎么編黨史、怎么還原真實的歷史,都是他要面對的問題。他像歷史叢林里孤身探徑的狐貍,“狡猾”地扒開時間的迷霧。
對當今的大多數人而言,金沖及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在1980年代,這個名字則響亮許多。
作為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金沖及的身上有許多標簽:黨史的學術權威,第一代領袖傳記、年譜的主要編寫者,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顧問,《復興文庫》的總主編……他參與過黨代會報告的起草工作,將近代以來的革命定性為“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構建著當今的主流敘事體系。
金沖及主編的最為影響深遠的領袖傳記、年譜中,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領導人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
“他不僅填補了黨的領袖研究的空白,還為理解黨的歷史提供了新視角?!睆偷┐髮W歷史學系教授吳景平說。
2024年11月14日,金沖及因病逝世,享年94歲。
黨史研究者中,金沖及是在官方和學界都受到認可的一位,聲名最盛時,有學者認為他將黨史研究從廟堂引向了民間。
?被黨史“找”上
金沖及逝世六天后,2024年11月20日,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
初冬的清晨,四五百名吊唁者在外排起長龍,其中不乏官員、知名學者和青年學子。禮堂右側簽到臺前,放著一本鑲著金邊的綠格紋冊。吊唁者逐一在冊上留名,再從棕紅色木箱中取出白花,別在胸前。
吊唁者在禮堂前的小廣場上,翻閱金沖及生平冊頁。有“眼尖”者發現來了不少部級干部。
金沖及之子金以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父親辭世后不久,多名黨和國家領導人致電慰問,并在追悼會當天送了花圈。
在金沖及那里,官員和歷史學者這兩個身份并不沖突:都要對現實保持敬畏,組織定了的事情要執行;都要善于表達,把想說的話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同時能為黨所關注,就更好了。
“都需要實事求是?!睔v經動蕩歲月后,這是金沖及說得最多的話。
中國近代史是金最擅長的領域。自他1947?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心中已點燃研究的火苗。
但黨史“找”上金沖及,還是1980?年代。隨著“文革”謝幕,“撥亂反正”在各個領域展開,編寫領袖傳記被列入官方日程。
如何評價毛澤東是當時海內外最關注的話題,“(當時)寫作條件不成熟。而對周恩來的看法有較多共識,資料也齊全,所以先寫周傳?!苯饹_及日后追憶。
金沖及擔任《周恩來傳》(下稱“周傳”)的主編,源于一段機緣。
金以林回憶,在湖北向陽湖“五七干?!毕路牌陂g,老金(他稱父親為“老金”)的才干得到了同在下放的老干部李琦的賞識。1973年,李琦復出回京,先是擔任教育部副部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