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塵埃落定:曾經的歐洲經濟火車頭,如今為何吊車尾?
德國經濟困局,本質上是工業文明范式與數字文明時代的碰撞。既追不上中美創新浪潮,又守不住傳統制造堡壘。
責任編輯:辛省志
2025年2月23日,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根據初步計票結果,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聯盟黨以28.6%的得票率領先,贏得此次選舉。而此前執政的社民黨得票率只有16.4%,排名第三。排名第二的,則是風頭正勁的德國選擇黨,得票率為20.8%。
要知道,在2021年9月舉行的上一輪聯邦議院選舉中,社民黨獲得了25.7%的選票,排名第一,終結了德國鐵娘子16年的執政歷史。
短短幾年過去,德國民眾為什么拋棄了社民黨呢?一個原因,是德國經濟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扣除通脹后的實際GDP增長率,2023年是-0.3%,2024年-0.2%,連續兩年負增長。雖然由于歐元升值日元貶值,德國以美元計算的GDP在這兩年實現了正增長并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德國民眾的感受,卻比GDP數字更真實。
德國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從歐洲火車頭,變成了吊車尾?
德國經濟起飛,首先要歸功于法國總統戴高樂。畢竟是戴高樂大力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戴高樂說:我們要從政治上、經濟上以及戰略上的觀點出發,把歐洲大陸組織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