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重映:愛情、懷舊與文化的多重交織能否吸引年輕觀眾?
《倩女幽魂》之所以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除了人物矛盾與沖突、情節的戲劇化設計之外,還在于它隱藏了諸多的觀看入口,比如可以從片中看到“釋道儒”三家思想的碰撞,體會到影片借助情感所表達的對生死、榮辱、道德等層面的深刻思考。
責任編輯:辛省志
《倩女幽魂》要重映了,日期定在2025年3月21日,以4K高清修復版本的形式。該片于1987年7月18日在中國香港首映,距今已近38年。在春天的電影院,看重映的高清版《倩女幽魂》,對于張國榮迷、港片迷,以及這部電影的忠實粉絲來說,是件頗具氛圍感的事情。但也由此產生一個疑問:在觀眾換代、審美變化的當下,人們是否還能適應在銀幕前憑吊那份跨越生死的愛情?
《倩女幽魂》是部氛圍感很好的電影,當年片方把蒲松齡放在阮繼志名字前面以編劇的身份出現,強化了影片的吸引力。嚴格說來,蒲松齡只是原著作者,他是不適合作為編劇被署名的?!读凝S志異》中的《聶小倩》,女主極盡柔媚、深情,氣質冰冷與溫暖交織。而《倩女幽魂》這部電影在此基礎上,通過商業化改編手段,把原作變成了一部包含多種元素的香港電影。
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