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領域都在做這三件事
清零隱性債務、壓降融資平臺、推行零基預算,是各地財政工作的關鍵詞,分別出現在了40個區縣、30余個區縣,以及24個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責任編輯:張玥
化債,是當下各地財政工作的重點。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2025年2月20日,有420份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化債進度。
例如,廣西柳州,“2024年累計化解到期債務本息超過1000億元”,減少利息支出16億元;甘肅平涼,2024年償還政府法定債務本息20.8億元,化解平臺類企業債務45.6億元,清償企業欠款1.5億元,清收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不良資產9.6億元。
最新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是一份份“化債成績單”。對于2025年的財政重點,政府工作報告中呈現出了怎樣的圖景?
截至2月20日,有420份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化債進度。視覺中國/圖
清零隱性債務
化解隱性債務,可以說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隱性債務,也就是看不清的債務,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舉債主體通常是地方城投公司。與政府債務一樣,地方政府需承擔隱性債務的還款責任。
2018年左右,財政部上線了隱性債務監測系統。此后,各地隱性債務規模,財政部都掌握著詳細數據。
北方某省一家城投平臺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債務系統認定隱性債務規模后,便無法增加,只能一步步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