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父子“如何走出這一步”
很難想象我們關中人父子之間話多是什么情形。比如在家閑坐,若無外人在,父子幾乎都不在同一處坐,坐則必說話,說話則哼哈無詞,話多彼此都會尷尬,因此,各坐各的。
責任編輯:辛省志
那天上午去殯儀館送別一位朋友。遺體告別儀程簡潔:司儀主持、默哀、逝者單位代表致辭、親友代表致辭、孝子答謝、全體三鞠躬、一一獻花瞻仰遺容并告別。
逝者才五十九歲,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高級工程師。孝子尚在國外留學,聞兇訊急返國,看樣子不過二十來歲,個子端正筆直,氣質優雅,致答謝辭說得樸實真摯,尤其結尾時脫稿,聲淚俱下:爸爸,我們之間一直需要一個溝通……我們都很犟,都不知道怎么走出這一步,但現在,我知道永遠沒有這一步了!我要告訴您的是,其實我內心很愛您……
在場所有人都哭了。
返回途中,思量孝子的話,結合現實所見所聞所經歷,能猜測其中的大致情形。這就是一對典型的“中式父子”。
大多數中式父子自兒子漸近成年即所謂進入叛逆期開始,父子間交流就不多了,甚至終其一生,全靠心靈默契。大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