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數量占全國的1/10,民營經濟是廣東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

增長5%左右,意味著全省經濟體量要增長7000億元左右,對全國也將作出較大貢獻。

廣東2025年將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0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

責任編輯:張玥

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誕生了騰訊、華為、大疆、中興等科技巨頭。視覺中國/圖

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誕生了騰訊、華為、大疆、中興等科技巨頭。視覺中國/圖

2024年,廣東GDP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

廣東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1904.88萬戶,占全國的1/10,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其中,民營經濟主體1837.87萬戶(民營企業774.49萬戶、個體工商戶1063.38萬戶),恰恰也是全國民營經濟主體數量的1/10。

2025年,廣東提出了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它該如何實現?民營經濟在其中怎樣發揮作用?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總經濟師陳文玲。她曾任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致力于國際戰略、國際經濟、中國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2025年1月,陳文玲被聘任為廣東省“十五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制造業立省

南方周末:2024年廣東經濟體量連續36年位居全國第一,你如何理解廣東經濟的韌性?

陳文玲:GDP突破14萬億元大關,意味著廣東經濟體量已全面超越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也標志著經過改革開放多年積累沉淀,廣東已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示范區,廣東從經濟特區建設到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從“放管服”改革到數字政府建設,始終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動能。

目前,廣東擁有1900多萬戶經營主體、830多萬家企業。2024年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占全國的20.8%。而且通過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等舉措,構建了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廣東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6%和10.2%。

南方周末:連續三年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都在強調實體經濟為本。實體經濟對廣東為何如此重要?

陳文玲: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和經濟大省地位的持續鞏固,正得益于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后,廣東經歷了多次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