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如何看待技術進步:拒絕桔槔提水的老農是“反智”嗎?
莊子認為迷戀器械的人傾向于用計算思維來進行思考。如果人在面對事情時總是帶有這種計算心理,那么就會助長他的機巧、機詐之心,從而丟失掉人原本的純樸之心和空明心境。
責任編輯:辛省志
在當今這個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智能手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時刻感受到它帶來的種種問題。我們不得不問,技術的快速發展,是不是真的讓我們變得更加幸福了?抑或是,它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甚至威脅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中國傳統思想經典《莊子》一書中有大量關于技術問題的討論,重讀這些討論對于我們看待當代的技術發展或許有一定的啟示和幫助。
《莊子》中講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包括庖丁解牛、輪扁斫輪、痀僂承蜩等等。莊子在這些故事中探討了技術的目的、技術與養生、技術與精神修煉的關系等話題。其中,有一個故事尤其值得注意,即《天地篇》所講的“圃者拒機”。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從楚國游歷返回晉國,經過漢水的南岸,看見一位老丈正在菜園里整地開畦。為了澆地,他打了一條地道通到井中,然后抱著水甕從井里舀水,一趟又一趟吃力地運到地里,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貢跟他介紹說,現在有一種機械叫桔槔(一種利用杠桿原理使從井中汲水更省力的工具),用它從井里提水,速度非???,水猶如沸騰了一樣向外溢出,每天可以澆灌上百個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頗多。子貢勸種菜的老人試一試這個器械。
而這位老人卻拒絕了,并面起怒色譏笑說:“我從我的老師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