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來了一篇投稿:文學創作中的信任危機何解?
越往后讀越不對勁,開篇還是孤兒的女主居然給家里打了個電話,說,“爸,我決定回家繼承家業?!?br />
“我們抵制AI稿,就是抵制質量很差的稿子進入市場。如果用AI寫出來有爆款文潛質的稿子,是不是AI也無所謂?!?br />
即使有大綱,也不能證明文章就是自己寫的,甚至“一個字一個字敲的過程中也沒有辦法證明是不是用了別的東西”。
責任編輯:李慕琰
不論網絡文學平臺還是傳統文學期刊,疑似AI生成的來稿變得越來越多。(視覺中國 圖)
社交平臺上的一項投票正在展開。博主發出兩段文字,一段由AI生成,一段出自某位作家,讓網友猜測哪一段是AI手筆:
“夜宿的心情卻不同。頭上的強光一束,亮然射出,穿透雨網,明澈懾人。塔的頂端窗門竟有竹簾,我細心地卷了簾,看到天風海雨圍繞周邊,海浪激射,一起一落,在夜雨的空茫里,漁火點點,有的迎著強光駛進港內,有的依著光漂向渺不可知的遠方?!?/span>
“屋子里靜得很,窗外偶爾有風,吹得松枝發出微微的響聲。我本來想點支蠟燭,但覺得那火光太亮,反倒壞了這份沉靜。于是就這么坐著,手里握著一本書,翻到一半,卻已經忘了上一個字寫了什么。有時候,人其實并不是真的在看書,而只是借著書頁遮住自己,讓思緒自在地游走……”
三萬多人參與了這項投票,結果顯示,66%的人猜錯了答案——前者出自林清玄筆下,后者由ChatGPT生成?;蛟S有人認為,猜錯也無傷大雅,但想象一下,如果這些AI生成的文字成為一篇文章、一首詩歌,甚至一部小說,并假裝是某位真人作者的作品與各位見面呢?
這樣的事情也許已是現在進行時。2025年初,國產大模型DeepSeek一經推出,網友們便驚訝地發現,該模型的中文能力較其他的AI大模型有大幅提升,它生成的部分文字甚至很有“人味”。
很快,社交平臺上的網文編輯們發現自己投稿郵箱里的疑似AI稿件數量倍增。有受訪編輯一天甚至能收到幾十封疑似AI生成的稿件,約占來稿數量的二三成。無效工作量的增加讓這些網文編輯紛紛表示,“拒收AI稿件”。
早在2023年,美國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就曾在短短幾周內收到約500份疑似AI生成的稿件。編輯們不堪重負,不得不暫停接收投稿。
在傳統文學領域,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包括《詩刊》《十月》在內的部分雜志已經陸續收到疑似AI生成的稿件。
“這對刊物和編輯的專業性、權威性,或者傳統的契約,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挑戰?!薄对娍犯敝骶幓艨∶鞲嬖V南方周末記者。
稿件的真假難辨導致編輯、作者與讀者之間正在形成新的信任裂痕。有些作者的原創稿件被編輯或讀者誤鑒為由AI生成,他們或無法自證,或自證后依舊不被信任。而站在編輯的角度,有人轉而更信任有合作基礎的老作者,也有人表示,“AI這么大的影響,可能(獲取信任的)機會也是均等的”。
AI寫作很少能夠處理深度的個人情感
花滿是九州文化的一名網文編輯,大年初二,她照常打開投稿郵箱,里面已堆積了兩三百封稿件。這是正常的來稿數量,但其中有幾十封稿件的內容顯露出諸多不對勁:讀起來邏輯不通、文風割裂。當時DeepSeek剛推出不久,花滿想起年前曾看過某位作者在宣傳AI寫文的便利性,她懷疑,部分來稿作者可能在利用它寫網文。
從業三年,這并非花滿第一次收到疑似AI生成的稿件。有些是板上釘釘——有作者用AI生成文章后,并未檢查,于是類似“豆包已為你生成××”的字樣在某個段落里突然跳了出來。不過以往AI稿件的頻率不算高,不像現在,幾乎步步是陷阱。
一位與她合作兩年的作者向她投稿,內容是一位身世悲慘的女孩在經歷愛情背叛后奮起反擊的故事。劇情不斷推進,花滿隱隱覺得各段之間的銜接不是很緊密,像是“將好多本小說的文字切割下來,再縫起來”。越往后讀越不對勁,開篇還是孤兒的女主居然給家里打了個電話,說,“爸,我決定回家繼承家業?!?/p>
“太離譜了?!被M感慨。文章前后邏輯根本不一致,她懷疑作者是分段生成內容,再拼湊到一起。她把不符合邏輯的地方圈出來,截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