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民一庭蔡金芳:未成年人犯罪,應避免“一判了之”
未成年人利用網絡犯罪行為增加,未成年人惡性案件后果嚴重,如何依法懲處更為公正?
繼續推進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綜合審判改革,推進專業化建設。
責任編輯:錢昊平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長蔡金芳。(最高法|供圖)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引起社會高度關注。2024年12月30日,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害案一審宣判,主犯張某某(時年13周歲)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院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時,有何特殊之處?遵循什么樣的審判方針?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針對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對話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長蔡金芳。
在留守兒童集中地區重點授課
南方周末:2024年以來,最高法在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方面,有哪些舉措?
蔡金芳:一是制發司法文件,規范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2024年4月,發布《關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見》,引導離婚案件當事人提升責任意識,依法履行監護職責;2024年5月,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和社會環境;2024年7月,印發《關于科學評價未成年人審判法官業績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推動未成年人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強典型案例發布和案例庫建設,充分發揮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建成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例庫,集中展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9家單位未成年人保護案例,發揮案例鮮活生動易懂的特點,更好地普法、釋法、明法。
三是大力推進專業化建設,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面發展。深化刑事、民事、行政“三審合一”綜合審判改革,推動事后救濟保護向事中、事前預防治理轉變。
此外,還運用了現代科技開展法治宣傳,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與聯合國兒基會在廈門合作舉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國際研討會等。
南方周末:最高法在2024年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對主觀惡性深、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