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地方來:心理健康、“老老人”與“小小孩”成熱點
9個省份特別強調“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校園欺凌等社會熱點問題也被青海等省份列入治理目標。
10個省份在2025年工作計劃中提及“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醫療、醫保、醫藥改革措施中,各省對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著墨最多,但從“以藥養醫”“以檢查養醫”過渡到“以醫療服務養醫”并不容易。
8個省份將養老和托幼等服務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一環,列入2025年頭號任務中,銀發經濟更被29個省份列為提振消費的舉措。
往年常提的“社區養老”“居家養老”,2025年變成了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生育支持政策方面,除了完善生育補貼,更多地區將發力點放在“普惠托育”環節。
責任編輯:曹海東
面對90%左右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剩下7%和3%依托社區和機構養老的“9073”格局,當前要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整合社區、物業資源,為居家的重度失能老人提供照護服務。視覺中國|圖
2025年醫療健康民生工作怎么干?
31省份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交了答卷:安徽、貴州、西藏、云南強調“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內蒙古要“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還有來自海南的表態——“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通常,醫療健康和社會保障內容會在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民生任務中出現,在各項工作計劃中處于兜底位置。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發現,對比近三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推動托幼一體化等工作部署成為2025年的新表述。
這與202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保持一致:“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睍鲜滋岬摹搬t療衛生強基工程”“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亦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響應。
養老、托幼既是社會保障話題,也是拉動消費市場升級的重要引擎。河南、安徽、廣西等8個省份將養老和托幼等服務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一環,列入2025年頭號任務中,銀發經濟更被29個省份列為提振消費的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鳳梅分析,從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來看,2025年各省健康工作主要聚焦三方面:一是補齊兒科、精神衛生科等短板,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二是提高醫保統籌層次、改革支付方式;三是鼓勵醫藥創新。
“總體上看,各省份健康民生工作響應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十四五’規劃等大政方針。與往年相比,由國家主導的醫藥集采工作實現常態化后,在地方工作計劃中提及較少,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得到普遍關注?!敝禅P梅表示。
三年補齊兒科、精神衛生科短板
兒童“就醫難”、心理門診“一號難求”問題被各省份重視。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顯示,兒科和心理健康,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學科,被“打包”出現在安徽、重慶、廣東等7省份工作計劃中。比如,青海省提出“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