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明:科技創新,核心是敬畏市場規則
目前,通過市場化創新激活體制內科研活動的條件已經成熟。
保持對市場規則的敬畏,是深圳科技創新長盛不衰的根本。
如何把規模巨大的科研系統導入解決問題的軌道,是廣東科技創新面臨的重大課題。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張玥
“產業變革由技術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性變量?!?025年2月5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說道。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創新是其發展的驅動力。在全國都在提倡科技創新的當下,回望來時,廣東科創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展望未來,它又該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深圳市源創力離岸創新中心總裁周路明。他擔任過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長、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深圳市科協主席等職務,曾主持制定了深圳市一系列科技創新重大立法、決策研究工作。
深圳市源創力離岸創新中心總裁周路明。農健/制圖
以市場化創新為核心重構創新體系
南方周末:你一向堅持市場化創新,該如何理解這個詞?
周路明:市場化創新,就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
如今,大家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并無異議,關鍵在于創新體系是以市場化創新為主軸構建,還是以科研系統為核心構建。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直接關系到創新資源配置的方式、政策工具的方向,并將最終決定創新體系投入產出的效率。
長期以來,中國的創新體系主要以科研系統為核心進行構建,政府把錢投到科研機構做研發,并通過成果轉化的方式拉動產業技術進步。上世紀90年代,部分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對成果轉化模式進行了重大修正,提出了基于產業問題導向的研究范式。
幾十年來,我們的實踐結果證明,以科研系統為核心未能很好地解決產業端的“卡脖子”問題。如今,應當從實踐出發,以市場化創新為核心重構創新體系。也就是說,戰略重心要圍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動展開,重塑產學研關系、資源配置方式以及組織方式。
南方周末:為什么說以科研系統為核心未能很好地解決“卡脖子”問題?
周路明:一是對“卡脖子”問題的錯誤解讀。過去一段時期,一種說法被廣泛接受:技術被“卡脖子”的原因是基礎研究投入不夠?;A研究確實是發展產業核心技術的重要基礎,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