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全國政協委員劉尚希談經濟發展
3%不是風險的警戒線。實際上,這是歐盟上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財經紀律,后來歐盟國家自己也沒能遵守。所以把它當成一個教條去理解、去解決問題是錯的?,F在我們要樹立新的觀點:財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財政可持續。
責任編輯:錢煒
2025年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尚希在駐地接受媒體采訪。(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
202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一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
“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適當擴大政府債務的規模?!痹谌珖舜鷷_幕的前一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尚希在談到赤字率問題時如是說。
圍繞民營經濟發展、提振內需等話題,3月4日,劉尚希接受了南方周末等媒體的采訪。
財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財政可持續
記者:對于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你怎么看?
劉尚希:在內需不足制約經濟增長的背景下,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適當擴大政府債務的規模。
內需不足,實際上就是支出不足,具體表現為企業的支出、居民的支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政府支出具有乘數效應和杠桿作用。政府投入的資金,無論是通過基建項目、公共服務,還是直接補貼,最終都會轉化為企業收入或居民收入,帶動消費和投資。例如,政府投資工程項目,需要采購原材料,這就成為了企業的收入;同時企業盈利,就會減少失業、增加員工收入,為居民消費奠定基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