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一站:過渡期后,“全面”求解
編者按:
這是鄉村大地上的又一次革新。但很顯然,內容不僅是生活的富裕,還應有鄉風的凈化和文明的覺醒。
接力沒有終點,但有未來。在兩大戰略銜接過渡的收官之年,南方周末制作“鄉村振興關鍵之年”專題報道,記錄一場正在發生的改變。
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指出,要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評估,完善過渡期后的幫扶政策體系。
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宋洪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任務是統籌推進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則轉向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和鄉村治理水平。
“在脫貧攻堅階段,可以通過‘超常規’組織各方資源,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村級組織集體行動能力下降,難以有效動員足夠的資源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任務的完成?!?/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昊平
?
2025年2月24日,山東省廣饒縣李鵲鎮趙寺村的農田里,農民正在為種植的土豆搭建拱棚。(視覺中國|供圖)
對活躍在幫扶工作一線的程繼(化名)而言,2025 是個關鍵之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
程繼是四川某縣農牧口的干部。他所在的縣位于“四省藏區”,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脫貧兩年后,“四省藏區中”四川部分有15個縣于2021年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這些縣的特征較為相似:地處邊遠或高海拔、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縣里發展有時不得不依賴國家的幫扶政策?!背汤^向南方周末記者說,正因如此,相較于以前的貧困縣,成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后,他們被允許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政策可延續到2025年。
如今已是過渡期最后一年,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鄉村全面振興”。?過渡期結束后,政策怎么轉向、銜接,是程繼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指出,要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評估,完善過渡期后的幫扶政策體系。
風險很小 壓力不大
這不是程繼第一次經歷類似的情境。上次是2020年,當時近1億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即將實現脫貧。
脫貧后,扶貧工作往何處去?
2020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給出了答案:脫貧工作如期完成后,接下來“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提法在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上再次被明確。
一同明確的,還有5?年過渡期的設立。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看來,設置5年過渡期主要是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班l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聯系,也有區別。如果轉換過程太突然,政策缺乏延續性,就可能導致返貧?!?
中央釋放了明確信號,配套舉措隨即跟進。
王文元(化名)是西部某省農業農村廳負責監測幫扶的干部。據他回憶,2019?年年底,就有各種消息自上而下傳來,要求各級政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重心要從“助脫貧”轉向“防返貧”“重監測”。
隨后,“四個不摘”被提了出來,指在5年過渡期內,雖然貧困縣摘了帽,但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這確保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脫貧后,仍在享受一些幫扶政策。
不過,也有例外。王文元舉例說,以醫保代繳為例,在脫貧攻堅階段,政府為貧困戶全額繳付,到了5?年過渡期內,實施政策“漸退”,比如第一年代繳75%,第二年降至50%。
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之外,各省還劃定了一個防止返貧致貧的監測范圍,被稱為“監測對象”。
“‘監測對象’和原來建檔立卡的脫貧戶是兩個群體,但有小部分重合?!蓖跷脑獙δ戏街苣┯浾哒f,“監測的范圍由各省自主劃定,并且每年動態調整?!?/p>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 2021?年,四川省防返貧監測范圍為家庭年人均純收入6000元,是脫貧攻堅期內國家扶貧標準的1.5倍。公開數據顯示,那時四川省監測戶數累計達8.7萬戶2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