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地方政府拖欠賬款,讓企業“輕裝上陣”|報告解讀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化債行動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能緩解地方的燃眉之急。他希望趕快處理,讓受地方隱形債務拖累的企業得到紓困的實惠。
責任編輯:錢煒
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視覺中國/圖)
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后,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類似表述在最近5年的工作報告中都有所體現。2021至2023年的報告中提到的“清理拖欠賬款”的對象是“中小企業”,之后兩年的報告中,對象直接變成了“企業”。
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并且要求在清理拖欠賬款方面“加力推進”。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措辭的變化說明這個問題依然突出,同時也是未來的工作重點。在他看來,拖欠賬款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的投資意愿。清欠就是為了減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
清欠為何難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清理拖欠賬款的提法已經在 2024 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予以強調。
隨后,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在2025年年初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介紹說,去年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清欠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但各方面反映拖欠賬款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之所以問題仍然突出,甚至拖欠賬款還會新增,審計署公布的《有關部門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的整改情況》給出了部分原因:部分地方受經濟基礎薄弱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