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楠:面向未知,尋找普通人居住的確定性

沈亞楠在棲息地L32產品溝通會現場。

去年,原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宣布創立智能住宅品牌棲息地,意圖通過一體式產品代替傳統的散裝式服務,引領行業實現從非標到標準的變革。由于商業模式較為先鋒,有人支持、有人唱衰。一年過去,沈亞楠和棲息地現狀如何?

從屋內隔著四周落地的玻璃窗向外看去,筆直的杉樹并排聳立著,透過樹的縫隙,遠處的紅梅隱約可見,小徑上有行人晃著手臂悠閑走過,一只黑色小貓不時向屋內探頭,被里面的動靜吸引。

這是棲息地L32產品溝通會的現場。2025年2月20日下午,沈亞楠在這里進行了幾個小時的分享,而后面向媒體答疑、接受訪談,連軸轉到了晚上。訪談時,他已經感受到疲累,時不時調整坐姿讓自己盡量舒適。不過只要一聊起創業和產品的話題,他便會一邊講一邊用手比劃,言語中帶著興奮,眼睛睜得很大,額頭上有幾道明顯的皺紋。

他今年48歲,在即將知命的年紀,選擇離開理想汽車再次出發,開始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創辦智能住宅品牌“棲息地”。自上次他官宣入局家裝市場,時間已近一年,當理想接受現實的磨礪,他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沈亞楠在棲息地L32產品溝通會現場。

定數,變數

去年,沈亞楠創辦棲息地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網友們的熱議。

有人期待,“天下苦裝修久矣,雖然過程很艱難,希望能成功”;有人唱衰,“家裝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東西,注定失敗”;也有人調侃,“有理想的企業家不應該來做這種低科技含量的事,搶普通人的飯碗?!?/span>

從理想汽車套現3億離場的沈亞楠,顯然不是為了錢才來做這件事。因此,盡管當時線下的體驗中心和樣板間還沒落地,也有不少用戶沖著他的名號而來。沈亞楠覺得,大家之所以選擇自己,除了“自己看起來確實沒必要騙人”,也是因為“這個行業本身沒什么能夠信任的人”。

在首次面向廣大消費群體時,棲息地已籌備了將近兩三年的時間,做好了供應鏈、產品、渠道、品牌乃至資本的全方位準備——在2024年4月25日,就完成了天使輪、Pre-A 輪融資,累計 6.53 億人民幣。因為有足夠的底氣,僅研發團隊就超過300人;許多設備是自主研發;設計師團隊、工長等裝修隊伍中的核心人員,均為內部員工。

棲息地木作制造工廠。

盡管籌備周密,在第一個用戶的施工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

工藝落地不行,內部銜接不暢,監管不到位......用戶達爾文西在小紅書的筆記里一一羅列出棲息地當時的“罪狀”。這些還只是小問題,對他最大的影響,是工期從合同承諾的55天一直延期。盡管他有著豐富裝修經驗,深知其中的難度和不易,但還是忍不住給出差評,并帶頭建立用戶群,大家一起在里面討論棲息地的裝修。

沈亞楠和團隊知道后的第一反應是“震驚”。他們自認為打磨好產品、優化好人員配置便萬事俱全,沒想到卻在工期上做出了錯誤的預斷?!昂髞砟莻€群越來越大,不光是用戶,還有一堆想看我們笑話的友商也跑進去臥底,哈哈?!睆埾栊Φ糜行┛酀?。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他也曾在理想汽車任職,后來和沈亞楠一拍即合加入棲息地。

向用戶道歉、賠付并解決問題后,他們復盤發現,“各個環節之間的握手和配合,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痹浽趯嶒炛锌梢赃_到的55天工期,在規?;慨a進入用戶家中時,卻隔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沈亞楠坦言,在這一點上,團隊確實有些樂觀和激進了。如今,官網上的承諾工期從55天,改成70天,又變成了更為保守的85天。張翔補充:“實際上,按照同樣的產品配置,85天已經是行業里相對比較快的工期?!彼麄兒笾笥X意識到,比起時間上的快速,用戶更需要的是一種確定性。

這段經歷,像是一次細節上的糾偏,讓他們回到原本的軌道——一定程度上,尋找居住上對的“確定性”,正是棲息地造“家”的初衷。

關于居住的確定性

事實上,家裝行業的亂象有目共睹,工頭不靠譜、設計師需要用戶給想法、產品質量沒保障、后期各種隱形增項支出、消費維權難度大。每個裝修過的人都有種“花大錢買氣受”的感覺。

沈亞楠就有過切身的體會:幾乎所有東西都不合理,沒有可信任的人。設計師和工頭把他這樣一個搞了十幾年供應鏈的人當傻子,他只好去建材市場,逐項核對物料報價??喔砂肽杲K于交付,為了所謂智能化,手機里被迫裝了 17 個 App。

即便找到了靠譜的人,用戶的最大感受也是“太操心”。在棲息地負責品牌傳播的陳洋(化名)在裝修時,曾單獨找到設計工作室,拿到圖紙后,讓朋友推薦的靠譜工長去落地??善渲械脑S多細枝末節,還需要自己負責協調。譬如地板鋪什么材質、用什么花色、環保等級多少?哪天送什么、先鋪哪個?物料進不來小區、水管打漏了找誰協調?“就真的是操碎了心,你找到一個特別靠譜的工長也沒用?!?/span>

來回折騰七個月,他進出北京的宜家二十多次,已經熟練掌握了“準確識別走哪條捷徑能最快取得某樣東西”的能力。

如今,社交平臺上總能刷到關于裝修精神狀態的帖子,網友們犀利吐槽,“裝修如修行”。而有裝修需求的“成熟”用戶,則會降低心理預期,提前做好“被坑”的心理準備。用戶們的無奈,正映射出整個家裝行業的荒謬。

沈亞楠算過一筆賬:“一塊普通瓷磚,從佛山工廠出來只要30元,到了客戶手上就變成了300元。消費者付出幾十萬的裝修費用,六成以上的錢卻沒花在自己身上?!毖b修過程已經如此艱難,居住體驗更是后話。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最基礎的環保和健康甚至都難以保障。

除了裝修市場的遺留性歷史難題,他還洞察到,如今移動的家有自動駕駛高科技加上彩電、冰箱、大沙發的優質體驗,已經很幸福了,但反觀日常的居住空間卻還差的很遠,“所有的創新好像都跟它沒什么關系?!?strong>沈亞楠覺得,人類折騰了那么多科技,要落到日常生活里才有意義。

他分析行業趨勢,認為過去20年,房子“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但“好不好”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因此,房子要從投資屬性回歸居住屬性。沈亞楠暢想,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里,只有“住”和全世界的領先水平差距最大,如今是時候改善了。

2022年因腳傷在家修養半年后,沈亞楠決定從移動的“家”轉向日常的“家”,離開理想汽車創立關于“家”的企業。他試圖找尋一種關于普通人居住的確定性:包括裝修,也包括一種更高的追求——關乎幸福的“居住改善”。

棲息地北京研發中心。

“產品化”,成為他解題的關鍵,“至少能夠解決一部分的不確定性?!?/span>

帶著理想汽車留下的烙印,他決定“用造車的方式造家”——把“家”當做一個完整的產品來做,從源頭去改變,引領一個散裝式服務的市場。

在他看來,現有的家裝行業本質上只有“零部件”的拼湊,盡管頭部公司里不乏價值觀正、服務好的,但 “裁縫和裁縫本質上沒區別”,即便房地產商的精裝交付,也是“攢的”。同質化的服務,各種市場資源的錯配,中間商層層賺差價,最后受傷最多的只有消費者。

最初,他和團隊拜訪過傳統大家居行業的前輩們,大家非常關切,并認真地提醒他們說“這事太難了,你們要注意”,還講了許多英雄好漢折戟沉沙的故事。

這些故事沒有勸退他。反而讓他從中發現,過去改善家居的努力方向更多地朝向“怎么獲客更容易”、“成本效率更高”,是以服務業的思維而非用戶的需求導向去做這件事。這讓他更加確定“產品化”這件事,是有前景的。

張翔就是被這個思路打動:“我覺得他說的策略確實能解決這個行業的核心問題,不是只做家里面的一個局部。因為我們經歷過車的智能化,單做智能是不行的,必須智能和物理空間一起做?!?/strong>

當時本來沒打算換工作的陳洋,也有同樣的共鳴。他曾在快消品公司工作,深知集約化、產品化是行業的力量所在,“就像以前喝散裝牛奶,只能在有奶站的地方喝。但當牛奶變成了產品,它就能高度復制、規?;l展,牛奶也能一車一車地拉到全國各地了。

一開始,他聽著朋友的介紹,覺得這是個普通的家裝企業,后來才聽明白實際是家科技企業。他想到那句“任何一個行業都值得讓互聯網重做一遍”,再結合網上搜集的不少資料,篤定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于是辭掉了當時錢多事少但熱情匱乏的工作,來到棲息地。

有了共同的目標,團隊開始尋找能夠接近大家心中這個共同的“家”的定義?!爸悄苷b、智能家居,都不是特別貼切。“‘裝修’是個動詞,如果行業是個動詞,那就說明你不是個產品公司,你是個服務公司?!?/strong>他們時常保持著某種秩序和精準。

最終,“智能住宅”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全新品類,不同于新能源汽車的有跡可循,它沒有固有的體系和邏輯,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為了便于產品設計和用戶識別,他們把智能住宅分為三個層次:“住宅底盤”、“居住功能”、“外觀套系”。這些陌生的詞匯,意義非凡。用張翔的話來說,這是一種“錨點”,像CPU之于電腦、芯片之于手機。

張翔解釋:“‘家’這個概念在每個人的腦子里面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區分共性和個性的地方,把共性的地方固定下來,由此去生長出其他的東西?!?/strong>

這一尋找“錨點”的過程,是痛苦的。他們不斷思考用戶最需要的東西是什么,求解那個“公約數”,最終確定了對應健康、舒適、美學的棲息地智能住宅“馬斯洛需求層次”:

在他們的理念中,底層的健康就像是車的安全一樣,是需要優先保障、不可被犧牲的,靠空氣環境、光環境、水環境來支撐。

而后,是居住功能。他們設計了450個不同形態的產品化模板,開放給用戶自由選擇,“像拼樂高一樣,既能解決不同戶型的適配問題,又實現了個性化的組合?!?/span>

最后才是美觀。在棲息地的語言體系中,美是一種“外觀套系”而不是某種單一的風格。他們和盧志榮設計中心合作,打造一種由用戶共創完成的極簡設計美學,側重耐看性,與耐用性。

棲息地與盧志榮設計中心合作打造的逸境套系。

新事物的誕生,總會伴隨著各種質疑。沈亞楠和團隊經常收到“產品化家裝不夠個性化”的反饋與評價。

對此,棲息地在功能、外觀都提供了個性化的選項。他們認為:“最大的個性化不是材質、顏色,而是不同的戶型、不同的生活習慣,空間和功能布局的個性化。

事實上,“產品化”與“個性化”本就不是一種對立關系,而應是一種辯證統一,秩序中可以存在靈活,銳利中可以留有圓融。

盡管他們對產品有著足夠的信心,但在當下的市場環境里,卻不得不面臨一些現實的問題。

理想與現實的交手

沈亞楠和去年一樣滔滔不絕地強調著一些細節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做與墻齊平的踢腳線?你去看現在國際上的主流設計還有踢腳線的嗎?沒有的,因為這玩意本來是用來遮丑的。就是你地板和墻之間沒弄好,然后貼塊板子上去。

“我去高端酒店看到人家那個柜門上的腳鏈,是沒有螺絲的,可能大多數時候你也不知道有那個東西,但可能直覺上感覺它有點丑?!彼恼Z氣有些著急,似乎有著不被理解的失落。

他們是一群做技術的人。慣性的理工科思維,可以讓表達足夠精準,卻難以調動消費者的情緒。而理想主義特質帶來的,是先鋒的產品和市場策略,與當下平均消費者的認知未能完全匹配。

“一開始我們想得很好,把筒燈、抽屜這些零部件開放給用戶,大家可以自行決定用多少,又沒有增項費用。但后來發現,有人一個立柜里放了8個抽屜,還有的3個燈緊緊地挨著放??赡艽蠹沂怯X得越多越好,但實際上住起來反倒不那么舒適?!睆埾璧脑捵C實了他們的確存在困惑。

實際上,認為“多就是好”“高端品牌就是好”,而忽略了最基礎的居住需求,也是大多數消費者存在的誤區。

陳洋在沒來到棲息地之前,就抱著“用上最大牌的高端貨,這就是我對家裝最大的期待”的想法,直到了解了棲息地的理念,他才知道,一個真正幸福舒適的家,更需要注意整體、基礎的考量。

究其根源,不是消費者的認知跟不上,而是行業亂象的干擾。這也導致棲息地在面向市場時,他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向消費者解釋:為什么看起來整體價格更高,但實際是最劃算的?為什么去風格化,才是最耐用耐看的?

沈亞楠覺得,“消費者今天的認知水平,是遠遠超越這個行業的?!钡钟悬c傲嬌地表示,“你作為專業的人要是不敢引領,那就是你覺得自己不行唄?”

對于行業,他們無疑是一個“引領”者的角色;而對于消費者,他想表達的應該是一種“喚醒”——喚醒普通人被市場蒙蔽已久的真正需求。

在談及為什么首款L32產品定位于有孩家庭時,沈亞楠總會進行一通理性又硬核的分析,他會告訴你是因為這個目標人群剛好有著大量的需求,所以市場無限寬廣。實際上,產品里藏著他對家的情感。

同事們說,沈亞楠是一個很愛家的人。他和團隊里的很多人本身也是用戶,其中的不少創新點,就是大家在洞察家人需求之后想到的:

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智能伴讀艙,座椅的氣囊和高度、桌子和書燈的高度,輸入身高體重就可以自動匹配調節。學習燈安裝了姿勢傳感器,如果小朋友坐姿不對,它就會發出提醒,也解放了要不時來盯孩子的大人。

棲息地智能伴讀艙。

抽油煙機的風機埋一半在吊頂里,能減少噪音不妨礙做飯時的交流,還可解放手邊的黃金收納空間;廚房的臺盆是無縫的,煙機灶具的控制系統被集成到側邊,更好清潔……

環保上,他們借鑒汽車座艙實現環保的方法論,建立起一套嚴密的“環保盾”體系:即便是有環保認證證書的原材料,也要拿到常州CNAS級環保實驗室測試通過;在最極端的環境下計算屋內甲醛總量,以保證在任何濕度、溫度,都是安全的;并用施工交付的標準化、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去實現一個完整的閉環。

張翔提到,沈亞楠不喜歡說太多環保,因為他覺得這些都是最基礎、最底線,企業本來就應該做到的東西。

這次L32新版本的最大升級,是加入了AI Agent,棲息地團隊親切地稱之為“小七”(家里的第七口人)。他們提倡一種“無感交互”的智能化,“跟小七說話,不用說’把燈調暗或降低百分之多少’,而是可以直接說‘我覺得客廳有點亮’?!鄙騺嗛f,這是一種更自然的交互形式,聽起來差不多,但實際上有本質的區別。

產品寄托著他們對于“家”的烏托邦式想象,容納了基于人文需求的深度考量。盡管很多地方消費者并不能立馬注意到,但他們相信細節的積累總會帶來居住體驗的質變。

“我更沉淀,也更篤定了”

如今,第一個差評用戶達爾文西早已順利入住。他在小紅書的某篇總結里寫道,“如果讓我再選一次裝修公司,我想還是會選棲息地的。讓認真干事的人掙到錢,這個社會才有希望?!?/span>

對于這名用戶的由黑轉粉的變化,沈亞楠表示,“是自愿的,沒有收買?!?/span>

張翔記得,北京冬日的某天,霧霾很大,他問達爾文西家里空氣怎么樣,對方拍下一張面板圖發給他看?!爱敃r外面的PM2.5應該有一兩百,他們家只有二十多,跟森林一樣,我想當時他和家人一定是很幸福的?!?/span>

如今,他們云淡風輕地講述當時走過的彎路,更多的是懷著對第一批“天使用戶”的感恩心情。一年過去,沈亞楠表示自己“更沉淀,也更篤定了”。

觀其職業履歷,會發現他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迭代的人。最開始在聯想做到全球供應鏈副總裁,兼摩托羅拉(中國)董事長;而后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歸來,用八九年時間成為聯想頂級管理者之一;后又成為理想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迅速成為頭部上市玩家。如今從2號創業者躍遷為1號創業者,不斷挑戰職業極限,擁抱未知。

或許是因為一直做著離普通人很近的事,他符合世俗對“精英人物”的定義,但身上并沒有“精英式的傲慢”。接觸過他的員工、合作伙伴,都評價他是個“聰明、勤奮、接地氣”的人。

棲息地L32產品溝通會現場。

過去的那段時間里,他躬身入局參與大小決策,經歷的困難越多,看見的行業中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面也越多。再加上用戶反饋的問題多是共性的、可解決的,反倒讓他更篤定:團隊要做的事,是正確且值得的。

沈亞楠想起一開始出現問題時,收到用戶發來的信息,“沈總,你知道底下人的這些問題嗎?你好好管理一下,別被他們騙了?!痹钏扌Σ坏?。他感恩用戶的信任,卻發現盡管做好了產品,但人員和流程的管理仍是不小的挑戰。正對應他某天在朋友圈里對自己的形容,一個“永遠在補課的小學生”。

對于這支聚集了各行各業精銳人員的隊伍來說,打造好的產品不是太難的事。但與固有的行業現狀、市場認知交手,卻只能一步步摸索。一定程度上,他們正在把未知留給自己,把居住的確定性還給每一個普通人。

夜幕降臨,發布會結束后,棲息地的成員們已卸下心中緊繃的弦,神態中有肉眼可見的疲憊。作為初創團隊,他們的壓力和辛苦不言而喻,但人們始終能夠看見的,是他們心中葆有的一種朝氣與赤誠:作為員工,他們有同一個目標;作為普通人,他們有同一種向往。

一貫理性的沈亞楠,在談到家庭和孩子時難得地流露出感性與柔軟。在提及是否會因工作而疏于照顧家庭時,他陷入了沉思。

公司正值起步階段,許多復雜細碎的事情都需要去處理、跑通,他的生活顯然早已被工作填滿。微信頭像換成了棲息地的logo,朋友圈里百分之八十的內容是關于公司的信息。元宵節當天,他拍下一張傍晚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的照片,配文“這一群人要是沒打贏,那肯定領頭的是個弱智”,還加了一個捂臉哭的表情。

或許起初,他是從身邊的“小家”出發,剛好看到一片新的市場前景,既能挑戰職業的高度,又能做著利他它的事情。但此刻,他已是一個領頭的將軍,為了更多的“家”,他不能退縮,不會停下。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