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院院長王樹江: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希望能夠通過典型案件的公正裁判起到定分止爭、確立行為規則、傳遞價值導向、促進法治進步的作用。這是司法裁判的價值所在。
面對四川全省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單靠調解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錢昊平
?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受訪者供圖)
在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四川是特殊的一個。它擁有全國GDP排名第五的經濟實力以及西部經濟核心城市成都,又聚居了除漢族之外的55個少數民族,是全國第二大藏區和第一大彝區。
如何縮小區域差距,讓偏遠地區也能搭上發展的快車,對四川省高院院長王樹江來說,這個問題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乎司法實踐。
1985年,王樹江從北京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學專業畢業,進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在那里,王樹江工作了長達33年時間,從書記員起步,最后升至法院副院長。2018年初,他跨省履新,擔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在人口超8000萬、年均案件量近200萬件的西部大省四川,當傳統解紛模式遭遇數字時代,法院又該如何破解“案多人少”困局?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高院院長王樹江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首創“一案一碼”制度
南方周末:從黑龍江轉到四川工作,在剛剛過去的六年多時間里,你覺得四川法院的工作和此前在其他法院的工作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王樹江:?從四川整體的情況來看,第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人口數量多,省內常住人口超過8000萬;第二個就是這里有全國第二大藏區、最大的彝區。
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受理案件的體量也大,2024年一年,我們法院一共受理了各類案件185.97萬件,其中一些還涉及到邊遠、高海拔以及民族地區。所以,我們現在采取的做法是整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的“楓橋經驗”,主動參與和融入社會治理格局,推動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多元解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