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呂國悅:AI無法取代醫生,醫學是人性的藝術
“Deepseek R1才發布一個月,我們醫院已成功完成了本地部署,覆蓋了醫療數據處理、臨床決策支持及辦公流程優化等多個關鍵業務領域?!?br />
“AI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未來將通過“人機協同”的模式促進醫療體系建設更加精準、高效?!?/blockquote>責任編輯:顧策
參加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發現,會里會外都透著一股濃濃的AI味。
這和他過去一年的調研不謀而合,“AI醫療進入了臨床應用的爆發期”。他所在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2025年2月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部署,用上了大模型。
當下各大AI公司都在努力將大模型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但呂國悅不擔心它能取代自己,在他看來,“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人性的藝術”。
那么,人工智能突飛猛進的當下,醫生這門職業到底有哪些不可取代之處?當下醫療行業,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呂國悅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AI并不會取代醫生看診”
南方周末:2025年履職過程中,醫療衛生領域有哪些新情況?
呂國悅: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創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發廣泛,AI醫療已經進入了臨床應用的爆發期,AI輔助診斷在各級醫院都逐漸普及。
Deepseek R1才發布一個月,我們醫院已成功完成了本地部署,覆蓋了醫療數據處理、臨床決策支持及辦公流程優化等多個關鍵業務領域。
現在有了5G網絡的支持,三甲醫院專家為偏遠地區患者實施遠程手術案例也在激增。比如,我們醫院泌尿外科的王春喜教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