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總理和首相的“時代中國”

《泰晤士報》的民意調查顯示,54%的英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仍然是毛澤東?!皶r代中國”或許是兩國相識相交的一個契機

 

“創意中國”是時代中國文化節的一個單元,其中展出了一張1992年的海報,顯示那時它就有這么高的流行文化?!埡胄枪﹫D

 

    “時代中國”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國文化節,預計從2008年春節開始,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結束,其間將舉辦800個慶典、演出和活動。
    它的意義并非止于文化。兩個國家的領導人都親自點評過“時代中國”。中國總理溫家寶認為:“‘時代中國’有助于增進中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庇紫喔甑恰げ祭蕜t對“時代中國”這樣“寶貴而精彩的設想”表示歡迎,稱它將“有助于拉近中英兩國距離,進一步發展并加強兩國的關系”。
    政治的歸政治,“時代中國”深蘊民間性,“創意中國”的發布會就體現了其有趣一幕?!皠撘庵袊闭褂[是“時代中國”的一個大單元,意圖向英國傳達最時尚和流行的中國形象,承辦方為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2004年起就在V﹠A做策展人的張弘星從深圳、上海、北京找到了他心目中最流行的中國符號:CCTV總部大樓、鳥巢、球鞋、搞怪的大熊貓、復原的“上海灘”情調。
    新聞發布會在古色古香的北京中國會館舉行,除了十幾排中國記者,太師椅上還坐著數位黃發碧眼的英國同事。他們睜大眼睛,聽英文流利的張弘星講中文——這樣的機會可能為數不多。張弘星想通過“創意中國”,“幫英國人了解時尚的中國、流行文化的中國,甚至是前衛的中國。因為很多英國人并不知道,他們印象中毛時代的中國已經改變,或者說在變化”。
    聽完翻譯,張弘星的幾位同事個個露笑,一些中國記者也笑了。一位外國駐華記者的理解是:“這種笑也許是想說,英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不會還停留在毛時代吧?”但張弘星的回答則是:“《泰晤士報》去年11月份的民意調查顯示,54%的英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仍然是毛澤東?!?BR>    “不是說英國人自大到不愿意了解中國,這是人性使然——懶惰。所以,如果他懶得去搜集中國的信息,那我們就搜集好了端給他;如果他還是懶得看一眼,我們就得找個吸引他的理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想是個不錯的理由?!盫﹠A亞洲部負責人貝斯(McKillop Beth)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春節始,奧運會開幕結束,英國人為“時代中國”選擇的是一個絕好的時間段。
    今年五十多歲的貝斯年輕時是一個堅定的左派,共產主義曾是她夢想的社會形態,她心目中的理想國度就是中國。出生在一個小鎮的她當年曾想努力獲取有關中國的信息,但是非常困難。后來她只身來到中國。巧合的是,她來的兩個時間段,恰恰都是中國最有脾氣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和1980年代末。
    南方周末:現在英國人了解中國的程度,是否真的仍然停留在小腳、辮子或者毛澤東?
    貝斯:我基本能幫你確認。真的。真正對中國有現在時的了解的,估計只是那些親身來過中國的人。英國是一個大地方,那么多人,來中國的是少數。而英國的圖書館、電視機、電影院里,現在時的中國也不常見。我們的博物館是做比較流行的收藏的,因此,我們這次展覽的目的就是要描摹一個當下的中國。
    南方周末:看來您對中國文化很了解。
    貝斯:很簡單,因為年輕的時候,我近乎偏執地向往過中國。不過,現在我變了。其實我剛才忘了說,左派英國人也許是了解中國的,不過,那也很少。
    南方周末:奧運會前夕,向英國人介紹中國的意義在哪里呢?
    貝斯:就像兩個人,要相識相交,需要有個契機,就好像同時買一樣的花,同時看一部電影,然后搭訕起來,最后甚至相愛。中國人和英國人也需要這樣一個契機。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契機有時候很難找到,而奧運會恰恰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契機。英國人了解中國,對英國人好,對中國人也有益。奧運會不但給了中國機會,也給了世界認識中國的機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