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報告加減“法”:變化背后有深意
此前5年,“兩高”報告中關于“認罪認罰制度”的表述主要為“落實”“推進”和“正確實施”,2025年的關鍵詞是“規范”。
報告內容的加減,不僅是“兩高”工作重點發生了變化,也是它們“轉型”的需要,更是社會變遷和社會矛盾變化的某種體現。
最高檢2022年工作報告明確,對于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要“全面推開”,到了2024年時,表述變成要“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不過,2025年報告中,只字未提。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5年3月8日下午,政協中共界別分組討論“兩高”報告。(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
10500字,這是202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字數。與2024年全文13600余字的體量相比,報告起草組負責人、最高檢辦公廳副主任楊劍波給這份“精簡”后的報告定性為,“實事求是”。
最高法工作報告也被精簡,比2024年的少了三千余字。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江安縣仁和鎮鹿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敏看來,篇幅縮減后的“兩高”工作報告留給她的總體感覺還是“有數據、有案例、有成績、有創新”。
2025年3月9日下午,在四川省代表團小組會議上討論“兩高”工作報告時,任敏說起,希望法院能夠加大力度推進婦女兒童權益的普法宣傳,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繼民法典出臺并在第36條中明確規定監護人資格撤銷條件以來,最高法工作報告中首次公開提及了撤銷父母監護人資格的情況。
報告提到,基于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的要求,過去一年里,全國各級法院共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3.7萬份,依法撤銷了598名“生而不養”父母的監護人資格。
與此同時,最高檢也在工作報告中明確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首次披露最高檢依法核準追訴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34人,并將過去一年備受關注的邯鄲一未滿十四周歲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寫入其中。
回顧近幾年的“兩高”工作報告,2025年,類似的“首提”不在少數,同時,一些已提了多年的概念不再出現。
報告內容的加減,不僅是“兩高”工作重點發生了變化,也是它們“轉型”的需要,更是社會變遷和社會矛盾變化的某種體現。
首次提及
“對宣揚‘臺獨’分裂主張、實施‘臺獨’分裂活動的楊智淵,以分裂國家罪定罪判刑,依法嚴懲不貸?!?025年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回顧上一年工作,最高法院長張軍將“臺獨”問題放在開篇。
這是近三年來,“兩高”報告首提“臺獨”問題。報告舉例,對宣揚“臺獨”分裂主張、實施“臺獨”分裂活動的楊智淵,最高法已經以分裂國家罪對其定罪判刑。
與之對應,當天發布的最高檢工作報告同樣將“維護國家安全”作為第一項工作加以介紹,并介紹其于2024年6月會同最高法、國家安全部等聯合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
長期以來,重大刑事案件的審理往往被作為“兩高”的重點工作之一,緊隨國家安全問題加以介紹。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除了“臺獨”問題,在介紹重大刑事案件,尤其是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極端惡性案件時,今年的“兩高”報告也采用了與以往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對在珠海駕車沖撞行人的樊維秋、在無錫校園內持刀殺人的徐加金,“兩高”都提出了“從重從快”,乃至“從嚴”的處理方式。最高檢還將“依法從重從快懲治極端惡性犯罪”寫入了2025年工作安排中。
“一函兩書”制度也在今年被首次寫進“兩高”報告。作為職工維權保障的一項制度,“一函兩書”是工會及相關單位為提醒用人單位落實好勞動法律法規,或糾正其違法勞動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