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看東坡:沉醉西湖,不負西湖

杭州是蘇軾除開封之外為官時間最長的城市,兩度赴任,加起來將近五年。

自從東坡來過,這里的模樣、風韻便迥然不同:前一次,湖山令他流連,他則妙筆生花,為之傾情代言;后一次,他不但清除積弊,還以巧思妙想,優化西湖。東坡的足跡,讓杭州添了無數詩痕、趣事,愈發風月無邊。

責任編輯:楊嘉敏

無數景點與他相關

以前兩次去杭州,都是匆忙路過,看得浮皮潦草。但杭州是我神游次數最多的地方,好像一轉身一低頭,就會跟它迎頭撞上:白居易“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林逋梅妻鶴子,隱居孤山;楊孟瑛復興西湖,楊公堤續寫佳話;白娘子斷橋遇許仙;張岱湖心亭賞雪;秋瑾埋骨西泠橋畔……風雅與血跡,明暗交織;史事和傳說,虛實相間。這個奇妙之地,讓人浮想聯翩。

這次來看蘇東坡,總算在腦子里印下一張杭州游覽圖。這是東坡除開封之外為官時間最長的城市,他在此施政有方,也深度觀覽,杭州遂有無數與他相關的景點。

不妨以西湖為坐標,先說南邊的虎跑泉。走過被濃密水杉、潺湲小溪圍護得清幽的虎跑徑,便有靈泉翠崖、鐘樓木軒、乾隆御碑等,次第現身。

龍井茶、虎跑水有“西湖雙絕”之譽。在公園設置的出水口,不少市民帶著塑料桶來取泉水。有人與那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攀談:你這六大瓶,怎么搬回家?男子扶著推車斯文地笑一笑:運到停車場就好了。隨即自我解嘲:每周跑這一趟,油錢不菲。

這股泉水,蘇軾也曾飲過。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他病中來游,借得僧人的葫蘆瓢,舀起泉水盡興品嘗。

杭州虎跑泉公園內市民汲泉水的雕塑  攝影 盧向前

杭州虎跑泉公園內市民汲泉水的雕塑 ?攝影 盧向前

西湖東面的錢王祠里,藏有蘇軾的《表忠觀碑》。這是他在徐州時應杭州知州趙抃之邀撰文并書寫的,被視為蘇軾“四大名碑”之首。

西湖北面的孤山實在袖珍,但小島上隔幾步便有一處名勝,真是遍地風流。蘇軾赴任杭州通判時,到潁州拜謁歐陽修,后者隆重推薦詩僧惠勤。蘇軾抵達后便去孤山訪惠勤,兩人遂常相往來。第二次來杭州時,老師與惠勤都早已去世。他前往惠勤舊居,后者的弟子繪歐公、惠勤之像,恭敬地祭祀。有一泓甘泉數月前從講堂后涌出,蘇軾便命名為六一泉,作《六一泉銘》,紀念他們都尊崇的六一居士歐陽修,緬懷其遺風余烈。

六一泉有點冷僻,好不容易才在西泠印社西邊找到:一方小塘,已無活水。后面倚山崖建了座半邊亭,匾額“六一泉”落款蘇軾。

孤山六一泉  攝影 盧向前

孤山六一泉 ?攝影 盧向前

白蘇二公祠比較醒目,在浙江省博孤山館區隔壁。前廳門額“英爽頡頏”與廳中堂匾“山水功臣”,贊頌兩位地方官英邁俊爽、有功于杭州。兩側墻面各有四首白居易、蘇軾歌詠杭州的名詩,東西廂房展示他倆的生平與杭州政績。白、蘇俱深愛杭州,不僅以文字著意描摹,情意綿綿,還都卓有成效地改良了西湖。

蘇堤縱貫南北,寬三四十米,人行道兩側各有七八米綠地。香樟、桃、柳等老樹或夾道而立,或將腰肢彎向堤外。堤上的跨虹、東浦等六座石橋,是蘇軾建造并命名的。鎖瀾橋與望山橋之間,南宋已建有紀念白居易、林逋、蘇軾的三賢堂。重建的這座曲廊,木欄桿上掛著幾個詩牌,三賢的詩句與湖水樹影相襯,彼此融洽。

第二天再去孤山,站在俞樾故居外面的湖岸眺望,右前方的蘇堤,就像一道被綠樹環繞的長廊,絮云在上方漫不經心地飄移。湖外映著淡藍色的連綿緩坡,線條婉曼,此起彼伏。

天氣已由陰轉晴,陽光清澈透亮,為水面灑上銀斑。視線所及,無論遠近都鍍上一層明麗。必須承認,晴天的西湖更儀態萬方。

不過,人家蘇軾就不厚此薄彼,覺得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各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