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突然變多了,是人為的嗎?

人類的許多活動都可以引發大小各異的地震,但有些地震是否的確由人類活動引起,卻存在一定的爭議。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地震并不都是自然發生,也有人為造成的。在過去幾十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不論是將物質從地下取出,還是將質量引入地下,只要擾動了地殼應力,就有可能引發地震。在這樣的情況下,諸如采礦、水庫蓄水,甚至高樓建設等,大量人類活動都可能誘發地震。但是,要想準確認定哪些地震是人為因素誘發的,卻并不容易。

小地震變多了

2018年4月1日,在英國東南部薩里郡的紐迪吉特附近,一場出乎意料的2.6級地震攪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緊隨其后,還發生多次2級以下的地震。而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還只是開始,在隨后將近一年的時間里,當地陸陸續續又震了一百多次,震級最高超過3級,導致一些房屋出現裂縫。

由于當地并非地震高發地帶,一連串的地震使人們懷疑,這種災害可能與附近的石油開采活動有關。不過,隨后介入調查研究的科學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認為二者沒有明顯關聯的科學家,在分析石油開采活動和地震頻率之間的簡單相關性時,不得不面對兩個關鍵的矛盾點。

許多人類活動都可以誘發地震,且震級各異。視覺中國|圖

許多人類活動都可以誘發地震,且震級各異。視覺中國|圖

其一,時間先后順序難以解釋。如果要建立基本的因果關系,那么石油開采活動應該在前,地震隨后發生。但當地這一系列的地震,在石油正式開采前就開始了。其二,開采作業強度與地震頻率并不對應。如果當地石油開采活動引發了地震,那么按照一般的理解,開采量越大的時候,地震應該越頻繁,但當地在后期石油開采量最大的時候恰好對應的是地震低發階段。這些都使得相關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最近,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再次聚焦當地的這一系列地震,研究人員通過貝葉斯機器學習模型對現有數據分析后認為,這些地震確實有可能是附近的石油開采活動觸發的。

由于相關石油開采活動實際涉及不同的地質單元,在不同階段開采時面對的地質條件有別,最新研究分別測試了不同地質單元的開采活動與地震的關系,發現兩處地方誘發地震都有所延遲,且地震數量和延遲天數有所不同。相關研究2025年1月發表在《地質雜志》(Geological Magazine),為探索識別地震來源又提供了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