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陳松蹊:適度增加集采藥企利潤,加強藥品上市后監管
“藥品集采不能只看價格,還要看效果,如果藥企報價低于行業生產一款藥品的均價,那么這個企業或許很難保證可以持續提供安全有效的藥品?!?/blockquote>責任編輯:譚暢
2025年3月6日,江西吉安,藥企工人正在生產車間忙碌。視覺中國圖
2025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督,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
自2018年試點以來,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已經實行7年,累計發生十批次,目前已經向常態化運行。國家集采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擠出藥品價格中的虛高水分,以有效減輕患者用藥經濟負擔、節約醫?;?,推動醫藥行業改革。
2025年初,地方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表達了對集采藥品質量的擔憂,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關注者也包括全國政協委員陳松蹊,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統計學家。
經過調研,陳松蹊發現,中國的仿制藥上市審評標準已同國際接軌,對藥品上市前監管相對較嚴,但上市后的監管部門分散,影響監管效果。仿制藥被許可上市后,企業可能會出于各種原因,對產品進行變更,包括藥品原料藥、輔料、包裝材料來源以及生產工藝、地點等多個方面,在監管不力的情況下有可能影響藥品質量。
陳松蹊建議,在優化集采政策方面,可以通過優化成本核算模型,對集采藥留出適度利潤空間以激勵企業優化藥品質量;在藥品監管方面,可以通過建立統一的藥品療效數據平臺,動態追蹤藥品療效,同時也應強化藥品評審部門智能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中國的藥審標準接軌國際
南方周末:對于集采政策,這兩天參會有沒有新體會?
陳松蹊:我非常高興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和強化質量的評估和監督,這兩點我在今年兩會關于加強藥品上市后監管和監管能力建設的建議中也有體現。
南方周末:你的專業背景跟醫療無關,那是怎么注意到集采的話題,并提上兩會的呢?
陳松蹊:集采關乎國民健康,我自然也會關注。而且不管集采政策實施、藥品的監督管理還是涉及藥企的一些生物學統計,都會用到統計學,跟我的專業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