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極速飆車303km/h,“動力澎湃”的電動汽車該不該限速?

回溯汽車工業史,燃油車時代從未因車輛極速性能追究制造商責任。眾多機械猛獸的存在價值在于證明工程學極限,而非鼓勵道路違法。電動化時代的技術倫理,應當繼承這一傳統。違法的是人而不是車。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一條小米SU7 Ultra汽車飆到303km/h的短視頻,引起網絡極大關注。網民紛紛譴責司機罔顧交通安全的非法行為。

3月8日,山東省濰坊市公安局通報,駕駛員李某某已被抓獲,對其深夜在公共道路上嚴重超速行駛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警方調查確認,李某某的駕駛行為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嚴重超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機動車在道路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高速公路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20km/h,城市及其他公路的限速更低。李某某在城區道路上以超過高速公路限速近3倍的車速飆車,其危險性可想而知。李某應該受到法律的嚴厲處罰,自不待言。

更多網友則提出,對于“動力過?!钡碾妱悠?,是不是應該通過技術手段,限制其最高速度,以降低交通事故的風險?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此前在直播中表示,會對小米SU7 Ultra設置地理圍欄,車輛不在賽道上的時候會做限速處理。據報道,小米汽車本身設置有多種駕駛模式:駕駛里程300km以內為新手模式,限速140km/h;舒適模式限速160km/h;運動+模式限速265km/h;賽道模式的速度范圍最高,超過300km/h。

但小米汽車官方在回應飆車事件時表示,涉事車輛并未開啟賽道模式(該模式需在專業賽道通過地理圍欄解鎖),推測駕駛員通過自定義模式突破了電子限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