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萬套保租房入市,好房子離年輕人更近了嗎?
保租房與原來的幾類保障房形成了鏈接,讓上海住房保障體系更完整。具體來說,住房和收入雙重困難的戶籍家庭可住廉租房;支付能力好一些的可以購買共有產權保障房;收入不困難,住房困難的“單困”群體,一部分入住公租房,一部分住保租房。
保租房不只是要提供一個好房子,更要提供一個好社區,促進新市民對城市的融入,增強青年人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住房的社會功能得到彰顯,甚至會壓倒住房創造GDP、就業、財稅的那些經濟功能。
責任編輯:汪韜
2024年12月18日,上海浦東區的“耀華璟耀”保租房。視覺中國|圖
選擇有限、房屋老化、房東隨意漲租或中斷合同、維修不及時……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人,租到安心、放心、省心、貼心的“好房子”的概率如同中彩票。
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重售輕租,保障性住房供給不足,買不起、租不到;樓市不穩,買得起租得到,也提心吊膽。
2021年,國務院首次明確,發展小戶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以下簡稱保租房),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解決住房困難問題。2022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國計劃籌集建設保租房870萬套(間)。
全國40個城市的保租房籌建進程中,上海是“交作業”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供應34萬套(間)保租房?!半S申辦”可線上看房:277個保租房項目正對外招租,中心主城區七區合計140個(詳見南方周末報道《一輩子租房,能在上海扎根嗎?》)。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剛剛出爐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保租房,到底保障的是什么?近日,南方周末記者就此話題對話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長聘教授、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陳杰。在保租房誕生之前,陳杰就參與了相關政策討論,保租房落地之后也一直跟蹤研究。
以更市場化的方式填補空白
南方周末: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會考慮保租房嗎?
陳杰:肯定會。實在沒有合適的保租房,再考慮其他租房。我的不少學生一畢業就直接住進保租房,有的工作了幾年,也紛紛換到了保租房。年輕人覺得,保租房自帶“體制內”光環,代表著品質、穩定和安全感。
南方周末:品質、穩定和安全感,具體是指什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好房子”給出了“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定義,這些在保租房上體現了嗎?
陳杰:上海保租房新建比例很高,房子新,質量好,配套全,還利用公共空間營造出社區文化體驗,增加客戶黏性。此外,保租房社區“租購同權”,可辦理租賃備案、居住證等,住得穩定、安全。
和個人房東或分散式長租公寓的房子相比,保租房每年租金漲幅不會超過5%,不用再擔心被提前解約、租金上漲、亂收費等煩心事,不會出現運營方爆雷,突然流離失所,不會遭遇租金貸類型的欺詐。
我們調研過不少保租房租客,他們認為,保租房的“帽子”意味著品質有政府認證,運營有政府監管,規范、放心很多。只要符合條件,能一直租下去。
南方周末:除了畢業大學生,快遞小哥等一線工作人員,也是保租房保障的對象嗎?
陳杰:“一張床”是上海保租房的特色,既有城市建設管理者之家這個產品線,也有民營租賃企業如安歆提供的藍領宿舍系列,幾百塊也能住到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