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倒影】快快的聽,慢慢的說

我欣賞這個比喻——如果憲法是一個人的大腦,有最高的約束功能,新聞和言論自由,就是最敏感、亢奮的神經末梢。當它受壓迫,你頭就要痛了。

我欣賞這個比喻——如果憲法是一個人的大腦,有最高的約束功能,新聞和言論自由,就是最敏感、亢奮的神經末梢。當它受壓迫,你頭就要痛了。所以杰斐遜以貌似無政府主義的姿態說,我寧愿有報紙無政府,不要有政府無報紙。

好萊塢與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關系是迷人的話題,就如我們的電影與中國憲法扯不上關系一樣鮮明。影片開頭總統遇刺被救,隨后美國對委內瑞拉發起報復。女記者阿姆斯特朗報道說,總統曾看過一份認為委內瑞拉與刺殺案無關的中情局報告。她披露了撰寫這份報告的秘密特工,一位大使夫人。隨后政府追查泄密者,阿姆斯特朗被帶到大陪審團前,被要求說出向她提供新聞來源的告密者。

說,還是不說?用法律術語說,這是關于新聞采集權的故事。記者是否擁有作證豁免的特權,可以不向任何人披露信息來源?

在一般的公義原則下,人都有義務說出自己所知的、涉及犯罪的事實。在普通法的古老淵源中,是十誡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英美的證人出庭誓詞,對何謂“假見證”有三層清楚的界定:說出真相,說出全部真相,所說全是真相。

不過,一直也有兩種例外。一是能否要人說出自己犯罪的事實,也就是自證其罪。這個問題的實質不是說,一個犯罪的人該不該坦白;而是說,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制一個人招供的權力?不是暗示一個人可以說謊;而是表明另一個人無權冒充最后的審判者。因此現代司法的基本倫理是不能要求一個人自證其罪。自證涉及人的內心悔改,而這不在政府的權限以內。換言之,國家有權處罰人的外在行為,卻無權從事關乎“思想改造”的事。

從這里出發,又有“近親屬的作證豁免權”,法律也不能強迫嫌疑人的至親作證。在中國古代,這叫“親親相隱”。目前算上中國,世上只有不超過4個國家,是不承認近親屬作證豁免的。你若不供出親人,就可能涉及包庇、窩藏罪。

另一種例外,是在近親屬以外,在基于信賴的、特別的生命關系中所獲知的他人信息,也不應強制作證。在普通法歷史上,有兩種最古老的信賴關系,就是牧師和他的會友,醫生和他的病人。牧師和醫生在涉及人身信賴的承諾中,基于一個神圣的盟約,而不是基于血緣,同樣被視為擁有作證豁免的特權。這個世界上,沒人有權要牧師和醫生說出只有他們知曉的那些個人信息;無論是關乎靈魂的,還是關乎身體的。

也無論涉及的事多么嚴重,譬如關乎地球是否毀滅。信仰的意思,就是我負責做正確的事,上帝負責地球是否毀滅。假設,殺一個人可以救世界。你怎么辦?這是一個充滿試探的偽問題,其實我們沒有選擇。因為“不可殺人”不是我的理想,而是我的本分;救全世界不是我的本分,而是我的信仰。

作證的豁免,不是在挑戰司法公義原則,而是提醒一個事實,人間的裁判和法庭,只是公義的及格線,不是公義本身。人間的司法權,要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一旦人間的公義標準被夸大到一個地步,普遍公義就可能在其他場合喪失。

特別關系中的作證豁免,近代以來開始擴大到會計師、建筑師等行業。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記者保護新聞秘密來源的特權。

美國最早的立法是馬里蘭州1896年的《保護新聞來源秘密法》,俗稱庇護法。英美各類新聞從業者協會、記者聯盟的行為守冊都將保護新聞來源視為記者的基本義務。

阿姆斯特朗是認死理的人。她拒絕披露自己的線人,因藐視法庭被關押一年多,后又承認包庇罪名,入獄兩年。檢方試了各種妥協方式,如讓白宮和中情局所有人員簽署權利放棄書來化解她的道德感。所以阿姆斯特朗的丈夫對她律師抱怨,其實她有很多的機會出來。律師的回答很干脆:如果你認為你妻子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選擇,可能你根本不適合和她結婚。

案子到了最高法院,律師陳述中提到1972年“布萊茲伯格案”。這是關于新聞采集和第一修正案的經典判例。布萊茲伯格是一個記者,被線人帶去觀看了提煉大麻和使用毒品的場景。報道發表之后他被帶到大陪審團前,要求他說出信息來源。這個案子,大法官們以5:4的表決宣布“要求記者出庭作證,沒有削減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的新聞和言論自由”。不過論述部分相當晦澀,給以后留下很多空間。

當年保守派大法官布坎南、馬歇爾和斯圖爾特等都投了反對票。斯圖爾特撰寫的反對意見影響巨大。1972年后,幾乎所有州都按著他論述的方式通過了對記者的庇護法。

歐洲人權法院基本也一樣。他們認為,如果記者被迫披露消息來源,媒體的公共監督職能將被削弱,信息自由流動將會受壓制。所以“除非存在壓倒一切的公共利益”,不然記者享有作證豁免的特權。到底什么可以“壓倒一切”呢?導演用虛構的故事,憂患“9·11”之后的美國,“國家安全”的名義被頻頻使用,以致于在孩子眼里,美國和印度也沒什么區別了。

律師在最高法院的一席話,特別動人。他說,“曾有段時間,我也給當事人施壓,勸她放棄。我說,我的客戶是你這個人,不是一個原則。但遇見阿姆斯特朗之后,我知道了一件事,對一個真正的人來說,人和原則之間是沒有區別的。”他的意思是,從沒有一種抽象原則值得我們捍衛。真正的原則都是“道成肉身”的,保護活出了那個原則的人,就是保護那個原則。

《箴言》中的經文:“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夫妻之間,理當如此;政府民眾之間,也當如此。“Nothing but truth”,用孔子的話翻譯,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網絡編輯:老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