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條規定
“在那里我演得可好了,像個特別乖的孩子,我不那樣我怎么出去???”宋也曾從那里順利“畢業”。他第一次被電時,甚至直接暈了過去。過了兩周,在他弄清楚“老實”的標準后,他終于不用被電了。
所有嚴苛的規定,和無數雙眼睛的緊盯,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成一種改變,網戒中心經過3年的經營,內部和諧的氣氛已經蔚為大觀,所有新加入者,必須配得上這種和諧
13號室
一切都要從13號室開始。
房間并不大,最里面靠窗的位置有一張小黑床,隔音墻是后來才修的。“治療”開始前,門會關上,家長不得入內。
床頭是一臺兩巴掌大的儀器,寇和其他幾位同樣身強力壯的“接待”,是的,他們叫接待,負責把新人的腿腳及肩膀按住,然后醫生開啟儀器,治療開始。
儀器通電后就有了驚人的力量,當它的兩只藍色尾巴觸碰到新人的太陽穴時,寇總是要花更大的力氣,以保證新人不從床上滾下來。多數新人很快就屈服了,他們把那感受形容為“100萬根針從腦袋穿過”,有些脖子硬的,幾回合下來也不肯承認自己得了一種叫做“網癮”的病。
寇清楚反抗是徒勞的。有時候,他會提前偷偷對新人說:“待會兒不要反抗,要順著醫生說,不管做什么都先挺過來。”
他自己曾經是最激烈的反抗者。2008年7月的一天,他也被這樣死死按在治療床上,這個愛好體育的大一男生身高1.85米,體重100公斤,13號室出動了8位“接待”才將他制伏。
那兩只藍色尾巴,先襲擊的是他的手。在13號室,電手是比電頭更加嚴厲的“治療”,“那真叫生不如死,說句實話,你也別笑,我尿褲子了……全身肌肉都不受控制了,沒拉褲子就算好的了。”
也不知電了多長時間,總之是“徹底服了”,走出13號室的時候,他看到了自己的父親,然后一下子就哭了。
但他沒敢解釋。他記著操作儀器的醫生的話:“你有網癮,出去馬上跟你父親認錯,自覺跟他說你要留下來看病。”
他留下來,穿上了迷彩服,從新人變成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的“盟友”,并在20多天后因為“表現突出”被破格提為干部。
13號室的門口用中英文寫著:告別網癮,重塑自我。
小室內,家長在讀楊永信的書
楊永信在點評課上 圖/張白
楊叔
網戒中心的全名叫“中國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楊永信,臨沂本地人,1962年出生,已在第四人民醫院(前身為臨沂精神病醫院)工作20余年,專業是心理精神衛生。
在四院的官網上,楊永信既是緊跟季節變換的心理專家(歲末年底謹訪心理感冒、春季慎訪情緒感冒等),又是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者和解惑者(謹訪高考焦慮,假日里同學們慎入網吧,羞答答的玫瑰期待綻放等)。2006年初,楊永信成立網戒中心,開始探索一套“心理+藥物+物理+工娛”戒治模式,至今,已有超過3000人在這里接受過治療。
網戒中心緊鄰四院,占據了一棟獨立小樓的二到四層。這里離四院收治精神病人的樓也不遠,大門口和二樓都有人看守。在距離二樓出口還有大概3塊瓷磚的位置上劃有“警戒線”,未經許可踩線,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它意味著你有可能被直接拉入13號室。
楊永信在這里建立了足夠的權威,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會畢恭畢敬叫他“楊叔”,一位自稱是省人大代表、某市一個大廠老板的家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