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瑞士手表的懷舊風
有位職業鐘表人曾多次表述他的經典理論:一塊好表是最廉價的個性裝飾品——以售價1萬美元的表來計算(這只是好表的起步價),如果你連續3年佩戴1000天,每天的成本只有10美元,相當于一份不錯的便當。相比之下,如果以同樣的價格買鉆石耳環,3年中能佩戴100天就很了不起,平均每天花費100美元。
經歷了石英浪潮的洗滌,瑞士傳統鐘表工業將那些由復雜零件組成的產品提升到了藝術品水準,鐘表摘掉了“日用品”的帽子,成為“裝飾品”,繼而榮升“奢侈品”,而那些高檔品牌鐘表漸漸靠向珠寶領域,成為“最具共性的珠寶”。
春暖花開之時,一年一度的巴塞爾世界鐘表珠寶博覽會如期來臨。盡管面臨經濟危機,只要眼下這一代人依舊喜歡手表,那么以瑞士為代表的高檔手表就一定能生存下去,不必為這個奢侈品行業的驟然衰弱、買家人財兩空而擔憂。
作為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的經典產品,Calatrava Ref. 5153那18K黃金表殼及保護表背的肩鉸底蓋所透露的懷舊氣息為今年的博覽會定下了主旋律。幾個含蓄低調的細節能看出這一新款采用了古老傳統的將官式表殼:配有螺絲固定表帶栓的豎直表耳、回卷飾紋表冠以及精致小巧的表殼延脊。這一部件可以巧妙隱藏底蓋的肩鉸,底蓋則保護著帶藍寶石水晶玻璃透蓋的螺絲固定表背,充分體現出這款自制表殼的精湛工藝。
肩鉸底蓋閉合時,唯一“馬腳”是細如發絲的接合處和細微的開口,用指甲輕撥毫不顯眼的開口即可將其打開。只有技術爐火純青的表殼工匠調出的肩鉸才能讓鉸栓底蓋與表殼間的空隙達百分之一毫米的精度,亦只有如此,蓋子關閉時才能發出清脆有力的“咔嗒”聲。
面對這款腕表,真正的鑒賞家會注意到,其38毫米的直徑比前作Ref. 5053增加了2.4毫米。雖然尺寸有所增加,其外觀比例依然內斂,正面采用鏡面拋光的圓形表圈,顯露出典雅時尚的氣質。
瑞士雷達(RADO)則推出“真系列鉑金色亞光計時表”,全球限量800枚。1962年,雷達表以革命性的鎢鈦合金,推出全球第一只不易磨損的手表“鉆星”(DiaStar)后,便開始了材料探索之旅,逐步確立自己在瑞士鐘表業的獨特地位。
雷達最驕傲的是其所采用的材料“高技術陶瓷”。通常,不銹鋼表殼表帶里都有鎳金屬,對人的皮膚不好,容易過敏。陶瓷材料不僅質量輕、物理性質穩定,而且表面很光潔、特耐磨、抗腐蝕,還不會變色褪色。
這一回,雷達表的材料學家突破性地將鉑金材質與高科技陶瓷相結合,經過特殊處理的物料表面綻放出獨一無二的亞光效果。創新材質可以吸收周遭光線,凸顯腕表的內斂性格,融合極簡主義與卓然性能的設計,營造出親切溫婉的清新氣質。
縱觀歷史,20世紀初一躍成為瑞士最大制表廠的歐米茄(OMEGA),就像一座“鐘表大學”:率先引入同軸擒縱系統,減少了將能量傳遞至其他組件間的摩擦,基本免除了機芯對于維修保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確保了腕表精準度保持長久的極高穩定性。
此外,歐米茄還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表款。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月;21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時56分,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19分鐘后,巴茲·奧爾德林隨即登月,佩戴的是一款歐米茄超霸腕表。一則有趣的插曲是,當時登月艙的電子計時系統運行有誤,這款手表被留在了艙內,作為備用計時表。為紀念這一探險偉業,歐米茄此次發布了歐米茄超霸(Speedmaster)專業月球表之阿波羅11號“40周年”限量版。
在世界語中,摩凡陀(MOVADO)的意思是“永動不息”。在摩凡陀的詞典里,從來不缺乏藝術設計的元素,它最著名的“博物館”表盤,至今已有61年歷史,也是唯一在紐約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手表。上世紀初,包豪斯風興起,作為一種設計體系風靡世界。包豪斯領軍人物Nathan George Horwitt為摩凡陀設計的博物館表盤簡潔新穎,只在12點的位置設一個圓點,象征正午的太陽,這一創舉不僅被MoMA相中,也成為了摩凡陀的標志。
多年以來,摩凡陀與眾多藝術家保持合作,由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設計和簽名的系列,而今已是價值不菲。今年,摩凡陀邀請了美國著名的涂鴉藝術家肯尼·沙夫,為其設計了六張作品:摩凡陀時間(Movado Time)、藍紫時間(Blurple Time)、宇宙時間(Universal Time)、凝望星空(Starring the Star)、準時(Ontime)以及時光飛逝(Time Flies)……
回望上世紀80年代,四個大寫“B”一夜間點亮了瀕于滅亡的傳統機械鐘表業。兩個姓氏都以“B”打頭的企業家——法國人Fran ois Bodet和瑞士人Jean-Claude Biver,幾乎同時將兩個以“B”起頭的品牌——Breguet和Blancpain送上行業巔峰,迅速引燃了原本已是一片灰燼的高檔鐘表業。
今天,每逢巴塞爾之春,各路時光雕刻師們便盡顯身手,他們踏上人類計時技藝的巔峰,把日子揉碎了,一瓣一瓣地過,重新詮釋著時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