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雞塌房了,料理包更香了?
早餐的皮蛋瘦肉粥、胡辣湯,中式炒菜的黃燜雞、宮保雞丁、酸菜魚、紅燒肉,從主食到小吃,從中餐到西餐,無論是煎炒還是燉煮,越來越多地使用料理包來制作。
責任編輯:梁欣婷
(IC photo / 圖)
最近,曾經的“外賣頂流”黃燜雞米飯多次登上熱搜,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口碑塌房。
根據媒體報道,有記者實地探訪楊銘宇黃燜雞加盟店,發現店中出現隔夜菜、變質食材、剩菜回收等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行為。
而后,多名外賣小哥在網上分享“最不能點的外賣”時,一些沒有后廚的黃燜雞外賣店因為用料便宜、衛生狀況堪憂,也進入大家的避雷名單。
隨著越來越多食品衛生問題的出現,有網友“覺得料理包更衛生”。那么,一開始以“不新鮮、不衛生、塑料包裝加熱有毒”的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料理包是怎么逆襲的?
什么是料理包
料理包,也稱菜肴包,是由工廠流水線提前加工出來的半成品,只需常溫或者冷凍保存,保質期可以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當你在外賣平臺上下單以后,商家只需取出料理包,按照說明書加熱,再倒入外賣打包盒子里,你的餐點就制作完成了,整個過程或許都不用10分鐘。
料理包并不是外賣時代的產物,它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把方便面專利轉讓給業界,為了“給平民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拉面”。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