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糖果大王,如何破局年輕人市場

雖然從一些視角來看,“糖果大王”出售了有些可惜,但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講,徐福記的兩次股權出售,本質上是家族企業在時代變遷下的一種利益抉擇。

責任編輯:梁欣婷

3月3日,雀巢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已與徐氏家族達成協議,收購徐福記剩余40%的股份,這意味著繼2011年收購徐福記60%的股權之后,雀巢正式實現對徐福記的全資控股。

作為年營收超70億元的“糖果大王”,徐福記為何要出售全部股權?當消費者愈發追求“低糖生活”,與糖果深度捆綁的徐福記為何仍被雀巢看好?

一個愿賣

1992年,臺灣徐氏四兄弟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察覺到大陸糖果市場的商機以及低成本優勢,在東莞成立徐福記。

最初,他們以代工貼牌糖果出口為主,憑借珠三角地區原材料進口便利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迅速積累資本。

1994年,“徐福記”品牌正式創立。1997年,徐福記創新推出散裝專柜銷售模式,突破糖果行業長期依賴預包裝產品+貨架陳列的傳統銷售邏輯,迅速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

1998年,徐福記已躍居中國糖果市場銷量第一;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時年營收達20億元,市值突破20億美元;2010年營收增至43.1億元,凈利潤6.02億元,成為中國“糖果大王”。

在風光無限的2011年,徐福記以28.5億美元的估值向雀巢出售60%的股權,并從新加坡退市。

這一決策看似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徐福記當時是糖果行業第一,但市場競爭相當激烈,除了本土品牌以外,外資企業如瑪氏公司(核心品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