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論文發表了,譯者變作者?“新型”學術侵權背后
對于有人將王建輝的論文視作“譯文”的觀點,原作者喬坎表示不認同。
“外翻中”后以學術著作的形式發表,這種行為并不是首例。
責任編輯:劉悠翔
直到2025年3月11日,東歐現象學學者克里斯蒂安·喬坎(Cristian Ciocan)還不知道自己的論文在9年前就被一名中國學者幾乎原文翻成中文、冠上自己的名字、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該學者后來還成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
王建輝于2016年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哲學》上的《動態的身體:身體—身體化—海德格爾<澤利康講座>中的身體現象學》(下文簡寫為《動態的身體》)一文,近日被網友指出和喬坎于2015年發表在英文期刊《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的論文《Heidegger’s phenomenology of embodiment in the Zollikon Seminars》(《<澤利康講座>中海德格爾的具身現象學》,下文簡寫為《海德格爾的具身現象學》),幾乎如出一轍。
《澤利康講座》圖書封面(左)和海德格爾照片(右)。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動態的身體》并未署上喬坎的名字,參考文獻部分也沒有注明引用喬坎的文章。知網下架前,《動態的身體》一文共有20次被引、828次下載。
2025年3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認定該校副教授王建輝學術不端相關情況屬實,“學校已與其解除聘用關系”。
原作者并不知情
這是喬坎《海德格爾的具身現象學》第五章、總結段落中的一段,由南方周末記者用AI軟件翻譯成中文:“因此,海德格爾的身體現象學的核心在于這樣一種思想:身體朝向幾乎滲透于此在在世界中的所有行為之中。身體的現象學意義不可簡化為一種單純的物理實體或有機體,而應在其本體論上的運作性運動中加以理解,即作為一種身體性的展開。海德格爾稱之為‘身體的展開’,這是一種本質性的身體經驗,貫穿于此在在其世界中的幾乎所有行為之中?!?/p>
這是王建輝《動態的身體》第五章、總結段落中的一段:“海德格爾身體現象學的核心在于這一觀點:身體化滲透到在—世界—中的此在的‘幾乎所有’的行為中,身體的現象學意義并不是僅僅作為一個物質性實體、一個生理器官,它的現象學意義應該在于它的存在論意義上的操勞活動,或者說在于身體性的展開。但是身體化并沒有滲透到此在的所有行為中,……”
此外,南方周末記者經對比發現,《動態的身體》中包括正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