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沙漠綠洲雙城記

暮色中,火焰山褪去赤焰,化作一片溫柔的赭紅,吐魯番此刻又恢復了它西域的身份,詩人的豪情、交河的劍痕、高昌的諾言、柏孜克里克的淚痕,在文明交匯的熔爐中淬煉成獨特的紋路。

千百年來,面對人世滄桑,這片沙漠綠洲將自己拆解再重構,經歷道道輪回,如今正重新醒來。

責任編輯:楊嘉敏

作為擁有中國海拔最低點的城市,吐魯番以沙漠和綠洲而聞名。從空中俯瞰,大地顏色層次分明:火焰山赭紅色的褶皺在東天山南麓鋪陳,仿佛大地被烈焰炙烤后凝固的血脈,一條綠玉帶沿山腳曲折蜿蜒,那是天山融水滋養出的綠洲,再往南,一望無際的沙漠次第展開。

這片土地的魅力就隱藏在沙漠綠洲背后。這里曾是西域最鋒利的劍刃,也是絲路最溫柔的驛站,匈奴人的馬蹄與突厥人的彎刀,大漢的鐵騎與唐朝的烽火,回鶻的梵音與粟特的商隊,在沙漠與溝壑間層層疊疊,堆砌成一座歲月的迷宮。

拿破侖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边@句話的深意在吐魯番最能得到體現。從交河、高昌故城,再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曾經的政治與武力早已崩潰,但那個時代的思想和文化仍世代傳承,并深深影響著后人。

吐魯番的溝谷內,散落著不同時期的佛窟遺址。  攝影 張佳

吐魯番的溝谷內,散落著不同時期的佛窟遺址。 ?攝影 張佳

劍與蓮的交響

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抵達交河故城。它因位于雅爾乃孜溝兩河床之間的高地而得名,《漢書·西域傳》對此早有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p>

交河故城是一座生土建筑,也就是說,城內所有的建筑都依地勢從黃土中挖建而成。從空中俯瞰,它形似一艘巨型航母,又如一把刺向蒼穹的銅劍,河水在此分流,將城池托舉成孤島,四周是陡峭的懸崖,河流在崖下形成天然護城河,只有南面和東面兩座城門可供出入。大唐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立在交河,正是看中其位置之險要。

從空中俯瞰交河故城,形似一艘巨型航母。  IC Photo 圖

從空中俯瞰交河故城,形似一艘巨型航母。 ?IC Photo 圖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背莾葰堅珨啾趯訉盈B疊,到處是殘破的佛寺、佛塔、佛壇、僧房,與衙署、民宅、街道比鄰而居,透露出昔日佛教在西域的盛況。所有遺址都毫無遮蔽地暴露在陽光下,經受風霜和塵沙日復一日的洗禮侵蝕。歲月和戰火,給這座土城留下難以縫合的裂痕。

也許是因為天氣太冷,偌大的遺址上不見人跡,這恰好讓我能夠細細品味時光的痕跡。站在那些斷壁前,風聲正裹挾著千年前的駝鈴,在殘垣間游蕩。佛寺內,蓮花紋的柱基與箭鏃的鑿痕共生,菩薩低垂的眼瞼下,曾倒映著玄奘風塵仆仆的身影。作為西域最初的戍邊中樞、后來的中轉驛站,這里不知接待過大唐多少戍邊將士,而留下記憶的唯有岑嘉州,他在此痛飲西域美酒,筆鋒一轉,卻寫下“風土斷人腸”的蒼涼,然后又毅然決然地奔赴更遠的邊關。

殘垣斷壁遍布交河故城。  攝影 張佳

殘垣斷壁遍布交河故城。 ?攝影 張佳

與今日以歷史人文、自然風光聞名不同,吐魯番最早是以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進入人們視線的。這里背靠天山,面朝“瀚?!?,地處絲綢之路北道東端,是經河西走廊進出西域的要沖之地,往北又可以沿天山中的縫隙通往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奇臺、吉木薩爾(北庭故地)等地——也就是著名的車師古道。這種連通東西、溝通南北的戰略地位,在中原王朝經略邊疆的鏈條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吐魯番在西漢首次見諸中國史書,那時它還叫做姑師。伴隨漢軍在漠南、河西、漠北取得對匈奴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漢匈角力的主戰場從中國北方轉到西域。姑師和它東邊的近鄰樓蘭首當其沖,他們因為親近匈奴,多次阻撓漢與西域諸國溝通,甚至截殺漢使,率先受到漢軍打擊。

《史記·大宛列傳》記載,“于是天子以故遣從驃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至匈河水,欲以擊胡……其明年,擊姑師,破奴與輕騎七百余先至,虜樓蘭王,遂破姑師……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苯洿艘灰?,漢王朝構建起經營西域的“橋頭堡”。

漢武帝元豐三年(公元前108年),姑師改稱車師,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